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北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7-12-15 17:05

  本文关键词:北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冬小麦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 风险


【摘要】:基于北方6省市和61个市县1981—2012年冬小麦产量和逐日气象资料,有效分离冬小麦减产率,通过典型干旱年份冬小麦减产率与水分亏缺距平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相关分析筛选致灾因子;基于减产率分级,利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减产率与致灾因子数学模型构建干旱等级指标;综合冬小麦干旱等级的强度及其风险概率,进行冬小麦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冬小麦减产率与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355~0.656,明显大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各生育阶段内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确定为干旱致灾因子;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通过冬小麦减产率-致灾因子线性模型得到的轻、中、重、特重干旱等级指标,以0.297、0.351、0.214、0.159、0.316、0.547、0.149分别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发生干旱的临界值;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干旱风险分布形式存在一定地区差异,这与地区降水量对冬小麦需水的满足情况相符,其中,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北部在各生育期均属于冬小麦干旱的高危险性地区。
【作者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17) 国家气象中心青年基金(Q201412)
【分类号】:S512.11;S423
【正文快照】: 华北、黄淮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产量的高低对全国粮食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和天津6省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50.9%,产量占全国总产的58.2%。北方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有限且分布不均,干旱频发,若只靠播前底墒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治国,白月明,温民,陈林;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J];气象科技;2001年01期

2 方文松;刘荣花;马志红;李树岩;师丽魁;;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初探[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3 郝立生;闵锦忠;张文宗;李春强;魏瑞江;;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02期

4 朱新玉;刘杰;史本林;张怡;;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5 杜明章;;凤翔县冬小麦丰歉年气象条件初探[J];陕西气象;1981年09期

6 吴乃元,韩方池;利用积分回归进行冬小麦产量预报的探讨[J];山东气象;1982年04期

7 龚高法,张瑾tb,张丕远;应用史料丰歉记载研究北京地区降水量对冬小麦收成的影响[J];气象学报;1983年04期

8 卢志光;张宏名;;北京冬小麦产量长期预报方法[J];农业气象;1983年02期

9 宛公展,王宝成,蓝鸿第;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式的初步研究[J];气象学报;1984年03期

10 亓来福;;东欧国家冬小麦产量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杨晓华;杨永红;;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陆春花;梁运香;刘孝清;刘志宏;孙建文;;影响介休市冬小麦产量的原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杨晓华;杨永红;;夏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马晓群;张宏群;陈晓艺;吴文玉;许莹;李龙;;安徽省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和精细化区划[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张翠英;;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刘荣花;邓天宏;赵国强;方文松;朱自玺;;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叶冠宁;王淑香;姚岩龙;齐帅;宋素蕊;;河南冬小麦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若愚;欧美持续干旱 小麦或遭重创[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郭起豪;气象条件有利 夏粮可望丰收[N];中国气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亚南;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延;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及适应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振蓉;京津冀地区冬小麦面积估算和旱情遥感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宗燕;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赵峰;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王素艳;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利娜;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作物受旱风险评估[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7 王小平;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宋春英;安康市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2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292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