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磷矿采空区恢复林地土壤养分——以云南昆阳磷矿为实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6 19:40
【摘要】:矿山开采引起了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进行植被恢复是解决矿区生态破坏问题的有效措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昆阳磷矿采空区人工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林地的土壤呈酸性;10龄及以下的恢复林地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10龄及以下的恢复林地与25龄恢复林地间差异则达显著水平;25龄以上的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接近原生林水平;与桉树(Eucalyptus spp.)纯林比,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柏树(Cupressus spp.)混交林能更有效地促进氮素积累;自然状态下,土壤磷素和全钾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延长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水解氮、全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解氮与全氮、有效磷与全磷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植被恢复区土壤有机质普遍偏低,氮素普遍缺乏,磷素水平较高,钾素含量适中。从而为建立科学的矿区植被恢复模式提供参考。
[Abstract]:Mining cause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cological damage in mining are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oil nutrient of artificial restoration of forest land in mined-out area of Kunyang phosphate m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il nutrient content between 10-year-old and 25-year-old restoration forest land,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il nutrient content between 10-year-old restoration forest land and 25-year-old restoration forest l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forest land over 25 years of age was close to the level of primary forest; compared with (Eucalyptus spp.) of eucalyptus. Pure forest ratio, (Alnus nepalensis)-cypress (Cupressus spp.)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 the contents of soi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years,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drolyzed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hydrolyzed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hydrolyzed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and betwe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total phosphorus. On the whole,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low, nitrogen was deficient, phosphorus level was high and potassium content was moderate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rea.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mining are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昆明市人工林森林健康标准与经营模式优化研究”(S2012FZ0557)资助
【分类号】:S71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汝英;化学分析在研究森林土壤养分水平方面的应用[J];土壤通报;1965年03期

2 刘荣,朱清科;黄土残塬沟壑区混农林系统土壤养分研究初报[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宫锡鸿,于成开,李海涛,王晓红,林竹胜;模糊聚类分析在划分土壤养分类型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1期

4 张美华,蒲富永;一种高效底泥有机复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5 闫琳,杨茂,胡春元,李玉宝;防污林土壤养分效益的初步分析——以包头西郊全巴图地区为例[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刘宝存,孙明德,吴静;北京郊区粮田土壤养分与施肥[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7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赵雪梅;杨平;;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张继平;张林波;王风玉;刘伟玲;沃笑;;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J];土壤;2014年02期

9 贺光;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监测及变化评价[J];杂粮作物;2001年02期

10 李得寿,陈兰英,郭继超,张艾峗;沙湾县土壤养分调查及培肥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姬宝霖;申向东;吕志远;索全义;刘挨刚;吕忠义;胡敏;;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5 郭建华;邢竹;李春杰;;河北省耕地土壤养分变异与施肥对策(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陈晓燕;何丙辉;史志明;;巫溪县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绍文;金继运;杨俐苹;程明芳;;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姜城;金继运;;我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对策[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郑路;尹林克;胡秀琴;姜逢清;邱文成;;准噶尔盆地城市新建防护绿地土壤养分、盐分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程明芳;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土壤养分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4 刘杏梅;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燕;秦岭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胤娣;鄱阳湖区沙地湿地松林土壤养分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彩芬;基于WEBGIS的县域果园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邢悦;重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陈利娜;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郭琪;氮添加对杉木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7 魏志红;湘赣闽丘陵山区林地土壤养分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8 赵红;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土壤养分分析与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兴民;白龙江林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养分特征[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10 付万权;绵阳官司河流域森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6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6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