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玉米品种对滨海盐渍土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鉴定

发布时间:2020-05-21 22:35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随着近些年来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沿海地区盐渍化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玉米作为一种易种植、好管理、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如果能被合理种植于盐渍化土地,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沿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本文采用了梯度滨海盐渍土鉴定法,研究了不同的土壤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control check,CK)、0.2%、0.3%、0.4%、0.6%、0.8%、1.0%)对8个玉米品种(浚单20、京科968、农科728、京科665、农华101、良玉99、先玉335、郑单958)的出苗率、叶面积、穗位高、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光化学效率、光合作用和产量11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通过对8个玉米品种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玉米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有所不同,表明其对盐渍土壤的耐受性不同,但总体上遵循盐浓度越高,盐害越重的特点。为了确定玉米的耐盐等级,将盐渍化土壤对玉米的胁迫程度分为三级“低盐”、“中盐”和“高盐”。第一级“低盐”的土壤盐浓度为0.2%、0.3%。“低盐”处理下的玉米各项指标虽有变化,但均不会出现极显著的差异,玉米长势良好,几乎不受盐胁迫的影响。第二级“中盐”的土壤盐浓度为0.4%。“中盐”浓度处理下的玉米,部分品种的某些指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对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京科665、良玉99的影响整体不显著,但对农科728、浚单20、京科968三个品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三级“高盐”的土壤盐浓度为0.6%,0.8%,1.0%。“高盐”处理下的所有玉米品种,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各项指标基本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也更为严重。使用显著性分析、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D值确定等方法对盐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个不同玉米品种的耐盐能力由强到弱排序如下: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京科665良玉99农科728浚单20京科968。
【图文】:

种植设计,平面示意图,盐池,盐处理


Table 2-1 Setting of Soil Salt Content(%).设定值(%) 测量值(%)0.15 0.15±0.010.2 0.21±0.010.3 0.30±0.010.4 0.40±0.010.6 0.61±0.010.8 0.79±0.011.0 0.10±0.01植设计区域共计 24 个耐盐鉴定池,每个盐池长 6 米、宽 3.5 米,每个每个盐处理重复 3 次。南北方向种植,每个盐池种植 8 个品种每行 9 穴,每穴 3 株,如图 2-1。

出苗率,盐胁迫,盐浓度


播种 4 d 后,不同浓度盐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出苗率有一定差异,如图8 所示,其中浚单 20 在 0.2%和 0.3%土壤盐浓度下较对照分别提高 6。在盐浓度 0.4%及以上盐胁迫下出苗率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均科 968在 0.3%盐浓度下有 2.49%的微小提升,在1%盐浓度下下降23显著,其它盐浓度出苗率均有 10%左右的下降;农科 728 在盐胁迫下降,0.4%及以上盐浓度下均有 20%左右的下降,说明其出苗对;京科 665 在 0.4%盐浓度下出苗率最低,有可能是偶然性因素造度下均有所下降,在 1%盐浓度下降幅最大为 31.5%。农华 101 在出苗率基本不受影响,在 0.3%盐浓度下下降 17%,在 0.4%及以上苗率下降显著,均在 20%以上;良玉 99 出苗率较其它品种虽低,衡,较对照变化不大;先玉 335 出苗率最高,,每个盐浓度下均有苗率,其中 0.4%和 1%盐浓度下出苗率最低;郑单 958 在 0.2%—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 5%以内,在 0.8%及以上盐浓度下降明%。总体来看 0.3%以内的盐浓度对玉米 4 天出苗影响不大,0.4%盐分玉米 4 d 出苗率,0.6%及以上盐浓度使玉米 4 天的出苗率显著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6.4;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员;;德宏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龙成周;;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年11期

3 张秀梅;;探讨玉米种子质量制约因素及提升建议[J];种子科技;2018年12期

4 董志;;玉米高效种植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4期

5 苗常青;;玉米倒伏原因与预防[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1期

6 王金成;;探析农业种植玉米的增效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年22期

7 郭洪君;;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1期

8 王树立;杨秀宝;;玉米种植新技术与应用实践[J];吉林农业;2019年05期

9 闫先明;;浅谈玉米倒伏成因及如何解决[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4期

10 刘兆武;;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长玲;;选育机收玉米品种的思考[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2 吴传星;伍钧;杨刚;李艳;张倩;;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的筛选[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白淑湘;;玉米品种选择的依据及适时播种[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胡昌浩;;我国玉米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生理特性演进规律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曹祖波;黄长玲;;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玉米品种的认识[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李宗新;张秀清;刘开昌;张慧;刘霞;高旺盛;王庆成;;种植密度和方式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根冠特性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空军;蒋高明;张吉旺;董树亭;胡昌浩;;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的提高与光合作用的演变[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梁琼;谭可欣;侯明生;;对不同玉米品种(系)抗感玉米粗缩病与超氧化物歧酶和多酚氧化酶关系的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兴舟;张建;王五洲;陈瑞佶;付华;窦乐;李猛;;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皖玉708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谭静;刘帆;李自卫;番兴明;;玉米品种耐旱筛选与耐旱指标鉴定[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见;三维重建搭起玉米优质高产平台[N];科学时报;2011年

2 李惠钰;玉米新品种成就“黄金产业”[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马龙歌;悉心照顾“玉米孩子”[N];鹤壁日报;2019年

4 唐文;玉米品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问题”[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祖yNyN;“利合328”优质玉米品种[N];农民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闫勇;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驯化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7 记者 索荣;今年新晋玉米国审品种超600个[N];农资导报;2018年

8 宗禾;玉米种子备货把握三要点[N];山东科技报;2019年

9 王择;又到玉米购种时 擦亮眼睛要注意[N];山西科技报;2019年

10 作物栽培专家 梁p芎

本文编号:2675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75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