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地表微环境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差异
发布时间:2021-02-21 20:27
以裸地(CK)、单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混播苜蓿/披碱草(Medicago sativa/Elymus nutans)牧草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地表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牧草对地表微环境因素和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耕地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混播牧草的盖度和高度显著大于小麦(p<0.05);牧草地和小麦地的地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土壤温度与裸地间存在显著差异;0~5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牧草地>小麦地>裸地,而5~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正好相反,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牧草地。综合以上,结论为: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混播牧草后,地表微环境因素及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1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植被特征指标间差异
不同处理地表微环境因素间差异
植被覆盖影响地表微环境因素,进而影响其下土壤的含水率。从7月份和10月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耕地0~5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混播牧草地>小麦地>裸地,而5~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正好相反,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混播牧草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牧草和小麦植被覆盖地表,使其地表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从而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小于裸地,故0~5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混播牧草地>小麦地>裸地;由于水为牧草和小麦生长所必需要素,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土壤水,从而造成其余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混播牧草地。另外,秦王川灌区秋季降雨较多,加之该区日照强烈,此时春播作物都已收割,大量降雨白白蒸发损失造成土壤表层积盐[2,3];若耕地种植牧草,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减弱地表积盐;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该区有限降雨提高牧草产量。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混播牧草后,地表微环境因素(如地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秦王川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的农田生态保育效应[J]. 李昂,李昌明,尹卓忻,李馨雨,吴应珍,葛承暄.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2]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J]. 李昂,张鸣,张建,吴应珍,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3]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J]. 缑倩倩,韩致文,屈建军,孙家欢,肖建华. 土壤. 2014(01)
[4]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J]. 杨思存,车宗贤,王成宝,霍琳,姜万礼. 干旱区研究. 2014(01)
[5]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机理及研究进展[J]. 李昂. 甘肃高师学报. 2013(02)
[6]引黄灌区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J]. 李发明,朱淑娟,王耀林,刘淑娟,程秀英.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4)
[7]甘肃“引大”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业发展[J]. 王文,魏爱兰. 草业科学. 2006(02)
[8]甘肃秦王川大规模农垦中土壤风蚀与养分、盐分变化[J]. 肖洪浪. 土壤通报. 1998(04)
本文编号:3044871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1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植被特征指标间差异
不同处理地表微环境因素间差异
植被覆盖影响地表微环境因素,进而影响其下土壤的含水率。从7月份和10月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耕地0~5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混播牧草地>小麦地>裸地,而5~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正好相反,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混播牧草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牧草和小麦植被覆盖地表,使其地表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从而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小于裸地,故0~5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混播牧草地>小麦地>裸地;由于水为牧草和小麦生长所必需要素,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土壤水,从而造成其余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混播牧草地。另外,秦王川灌区秋季降雨较多,加之该区日照强烈,此时春播作物都已收割,大量降雨白白蒸发损失造成土壤表层积盐[2,3];若耕地种植牧草,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减弱地表积盐;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该区有限降雨提高牧草产量。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混播牧草后,地表微环境因素(如地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秦王川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的农田生态保育效应[J]. 李昂,李昌明,尹卓忻,李馨雨,吴应珍,葛承暄.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2]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J]. 李昂,张鸣,张建,吴应珍,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3]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J]. 缑倩倩,韩致文,屈建军,孙家欢,肖建华. 土壤. 2014(01)
[4]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J]. 杨思存,车宗贤,王成宝,霍琳,姜万礼. 干旱区研究. 2014(01)
[5]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机理及研究进展[J]. 李昂. 甘肃高师学报. 2013(02)
[6]引黄灌区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J]. 李发明,朱淑娟,王耀林,刘淑娟,程秀英.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4)
[7]甘肃“引大”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业发展[J]. 王文,魏爱兰. 草业科学. 2006(02)
[8]甘肃秦王川大规模农垦中土壤风蚀与养分、盐分变化[J]. 肖洪浪. 土壤通报. 1998(04)
本文编号:3044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4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