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以洋县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7 04:49
目前,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领域存在文献薄弱与迫切需求并存的现象,而学界针对于秦岭南麓为地域的研究至今处于空白。面对上述需求,本文利用景观美学思想对水土保持建设进行指导,依托秦岭南麓洋县牛头坡为基地,在水土保持功能下提出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课题;即如何在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同时,从景观建设的角度去保持水土资源,或者说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去设计一个景观工程,同时满足水土保持和景观游憩的双重需求,旨在为区域水土保持美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当前国内“水土保持学”和“景观艺术设计学”两大学科之间无对接平台,两者独立设计严重缺乏融合的观念,导致传统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单一化、措施美观化严重不足、治理效果无创新性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缺少水保观念等现象与问题,通过理论和设计分析提出文章核心概念——“水土保持景观化”。文章以借鉴和创新两大学科的基础体系与设计方法,从山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工程景观化设计、小流域景观方案规划设计、水保基础建筑设计、水土保持景观艺术设计、水土保持景观美化拓展和艺术美学原则、理念七方面,构成了水土保持功能下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综合体系;并进一步以“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美丽中国政策
1.1.2 秦岭流域的涵养水源策略
1.1.3 秦岭南麓旅游开发
1.1.4 岭南麓水土保持政策指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提出及意义
1.3.1 研究问题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水土保持学基本理论研究
2.1 水土保持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2.1.1 水土保持的含义
2.1.2 水土保持原理
2.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2.1 自然因素
2.2.2 人为因素
2.3 山地环境区域的治理措施
2.3.1 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
2.3.2 水土保持规划的治理方式
3. 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
3.1 景观艺术设计概述
3.1.1 景观艺术设计学基本概念
3.2 景观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素
3.2.1 景观艺术设计的特征
3.2.2 景观艺术的构成要素
3.3 美学及其理论
3.3.1 景观美学的理论
3.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3.3 景观美学中艺术理论
3.4 色彩心理学相关内容
3.4.1 设计中的色彩
3.5 园林植物人文美学
3.5.1 植物艺术的文化底蕴
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理论初探
4.1. 秦岭南麓区域概况
4.2 秦岭山地与景观艺术设计分析
4.2.1 秦岭南麓自然景观与山地景观关系
4.2.2 山地景观与景观艺术设计关系
4.3 水土保持与秦岭山地景观的关系
4.3.1 山地景观与秦岭水土保持关系
4.3.2 传统水土保持设计存在问题
4.3.3 传统山地景观艺术设计缺少水土保持观念
4.3.4 水土保持设计者与景观艺术设计者
4.3.5 水土保持景观化的概念
4.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基本原则
4.4.1 可持续发展原则
4.4.2 生态基础设施优先原则
4.4.3 整体优化性原则
4.4.4 山地景观多样性原则
4.4.5 美学性原则
4.5 基于水土保持视觉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理念
4.5.1 景观设计艺术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5.2 景观设计艺术与水土保持相协调
4.5.3 景观设计艺术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6 本章小结
5. 秦岭南麓洋县牛头坡基地概况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区域概况
5.1.2 自然环境
5.1.3 社会人文传统
5.1.4 经济与农业概况
5.2 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
5.2.1 影响牛头坡水土流失的成因
5.2.2 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危害
5.2.3 洋县水土保持的现状总结
5.2.4 主要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5.3 “洋县牛头坡”设计地形综合分析
5.3.1 地形现状分析
5.3.2 土壤分析
5.3.3 植被分析
5.3.4 高程分析
5.3.5 坡度分析
5.4. 项目区设计要素的规划现状问题与设计优势
5.4.1 项目区设计要素的现状问题与规划对策
5.4.2 综合设计优势分析
6 .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分析—以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为例
6.1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概述
6.1.1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概述
6.2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洋县牛头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6.2.1 洋县牛头坡水保示范园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6.2.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思路和布局
6.2.3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理念探讨
6.2.4 交通系统设计
6.2.5 水系系统设计
6.2.6 地形治理措施系统设计
6.2.7 建筑基础设计
6.2.8 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设计
6.3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水土科技示范园景观艺术设计分析
6.3.1 水土保持原则下的植被策略分析设计
6.3.4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分区景观艺术设计
6.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美化实践拓展分析
6.4.1 地形坡度下的景观工程策略分析
6.4.2 农业景观水土保持措施
6.4.3 景观化坡面工程措施
6.4.4 植被生态修复与美化
6.5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模式性总结
7.1.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总结性概述
7.1.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模式的选择
7.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创新化的总结
7.2.1 水保科技示范园创新化基础性原则
7.2.2 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策略性总结
7.2.3 植物水保原则下的色彩美学应用分析
7.3 牛头坡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7.3.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模式的潜在价值意义
7.3.2 对山地景观研究方法启示
7.4 讨论
7.4.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设计模式的适宜性选择
7.4.2 洋县牛头坡适宜性选择下的启示
7.4.3 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J]. 刘权政.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应用解析[J]. 代璇,苏弋. 现代园艺. 2012(18)
[3]51.27%的城镇化率是否高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国际背景下的思考[J]. 朱宇. 人口研究. 2012(02)
[4]论曹魏邺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J]. 程森,李俊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5]视觉色彩·行为心理·植物景观设计[J]. 徐琛,雍振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01)
[6]园林景观中色彩艺术的应用[J]. 杨湘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在双青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 高洋,唐凯,马顺利.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03)
[8]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J]. 程冬兵,蔡崇法,孙艳艳. 世界林业研究. 2006(05)
[9]浅析秦岭山地水土流失的原因[J]. 常鹏,胡泊,自强. 科技资讯. 2006(26)
[10]秦岭山地水文生态功能的战略地位[J]. 郑生民,井涌. 中国水利. 2006(15)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D]. 杜春兰.重庆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水土保持的干旱区沟壑地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 许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2]山地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探析[D]. 黄琳惠.西南大学 2010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D]. 王玮.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山地休闲度假区规划分析研究[D]. 闫蕙.西北大学 2009
[5]山地园林景观的研究和探讨[D]. 钱诚.南京林业大学 2009
[6]西安秦岭北麓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D]. 董敏.西北大学 2008
[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研究[D]. 丁正平.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2918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美丽中国政策
1.1.2 秦岭流域的涵养水源策略
1.1.3 秦岭南麓旅游开发
1.1.4 岭南麓水土保持政策指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提出及意义
1.3.1 研究问题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水土保持学基本理论研究
2.1 水土保持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2.1.1 水土保持的含义
2.1.2 水土保持原理
2.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2.1 自然因素
2.2.2 人为因素
2.3 山地环境区域的治理措施
2.3.1 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
2.3.2 水土保持规划的治理方式
3. 景观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
3.1 景观艺术设计概述
3.1.1 景观艺术设计学基本概念
3.2 景观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素
3.2.1 景观艺术设计的特征
3.2.2 景观艺术的构成要素
3.3 美学及其理论
3.3.1 景观美学的理论
3.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3.3 景观美学中艺术理论
3.4 色彩心理学相关内容
3.4.1 设计中的色彩
3.5 园林植物人文美学
3.5.1 植物艺术的文化底蕴
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理论初探
4.1. 秦岭南麓区域概况
4.2 秦岭山地与景观艺术设计分析
4.2.1 秦岭南麓自然景观与山地景观关系
4.2.2 山地景观与景观艺术设计关系
4.3 水土保持与秦岭山地景观的关系
4.3.1 山地景观与秦岭水土保持关系
4.3.2 传统水土保持设计存在问题
4.3.3 传统山地景观艺术设计缺少水土保持观念
4.3.4 水土保持设计者与景观艺术设计者
4.3.5 水土保持景观化的概念
4.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基本原则
4.4.1 可持续发展原则
4.4.2 生态基础设施优先原则
4.4.3 整体优化性原则
4.4.4 山地景观多样性原则
4.4.5 美学性原则
4.5 基于水土保持视觉下的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理念
4.5.1 景观设计艺术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5.2 景观设计艺术与水土保持相协调
4.5.3 景观设计艺术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6 本章小结
5. 秦岭南麓洋县牛头坡基地概况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区域概况
5.1.2 自然环境
5.1.3 社会人文传统
5.1.4 经济与农业概况
5.2 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
5.2.1 影响牛头坡水土流失的成因
5.2.2 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危害
5.2.3 洋县水土保持的现状总结
5.2.4 主要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5.3 “洋县牛头坡”设计地形综合分析
5.3.1 地形现状分析
5.3.2 土壤分析
5.3.3 植被分析
5.3.4 高程分析
5.3.5 坡度分析
5.4. 项目区设计要素的规划现状问题与设计优势
5.4.1 项目区设计要素的现状问题与规划对策
5.4.2 综合设计优势分析
6 .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秦岭南麓景观艺术设计分析—以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为例
6.1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概述
6.1.1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概述
6.2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洋县牛头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6.2.1 洋县牛头坡水保示范园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6.2.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思路和布局
6.2.3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理念探讨
6.2.4 交通系统设计
6.2.5 水系系统设计
6.2.6 地形治理措施系统设计
6.2.7 建筑基础设计
6.2.8 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设计
6.3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水土科技示范园景观艺术设计分析
6.3.1 水土保持原则下的植被策略分析设计
6.3.4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分区景观艺术设计
6.4 基于水土保持功能下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美化实践拓展分析
6.4.1 地形坡度下的景观工程策略分析
6.4.2 农业景观水土保持措施
6.4.3 景观化坡面工程措施
6.4.4 植被生态修复与美化
6.5 本章小结
7.结论
7.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模式性总结
7.1.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总结性概述
7.1.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模式的选择
7.2.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创新化的总结
7.2.1 水保科技示范园创新化基础性原则
7.2.2 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策略性总结
7.2.3 植物水保原则下的色彩美学应用分析
7.3 牛头坡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7.3.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模式的潜在价值意义
7.3.2 对山地景观研究方法启示
7.4 讨论
7.4.1 洋县牛头坡水保科技示范园景观设计模式的适宜性选择
7.4.2 洋县牛头坡适宜性选择下的启示
7.4.3 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J]. 刘权政.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2]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应用解析[J]. 代璇,苏弋. 现代园艺. 2012(18)
[3]51.27%的城镇化率是否高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国际背景下的思考[J]. 朱宇. 人口研究. 2012(02)
[4]论曹魏邺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J]. 程森,李俊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5]视觉色彩·行为心理·植物景观设计[J]. 徐琛,雍振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01)
[6]园林景观中色彩艺术的应用[J]. 杨湘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2)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在双青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 高洋,唐凯,马顺利.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03)
[8]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J]. 程冬兵,蔡崇法,孙艳艳. 世界林业研究. 2006(05)
[9]浅析秦岭山地水土流失的原因[J]. 常鹏,胡泊,自强. 科技资讯. 2006(26)
[10]秦岭山地水文生态功能的战略地位[J]. 郑生民,井涌. 中国水利. 2006(15)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D]. 杜春兰.重庆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水土保持的干旱区沟壑地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 许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2]山地园林植物景观文化探析[D]. 黄琳惠.西南大学 2010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D]. 王玮.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山地休闲度假区规划分析研究[D]. 闫蕙.西北大学 2009
[5]山地园林景观的研究和探讨[D]. 钱诚.南京林业大学 2009
[6]西安秦岭北麓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D]. 董敏.西北大学 2008
[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研究[D]. 丁正平.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