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子午岭天然辽东栎群落恢复影响土壤性质的过程和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28 14:46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植被恢复已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小对环境影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植被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和提高碳汇等多种功能,系统研究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是科学评价植被恢复对环境的影响的主要手段。目前,相关领域尚缺乏对天然林在长时间恢复中对深层土壤,尤其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土壤性质影响的系统研究。对此,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黄土高原退耕草地为对照,以自然恢复30、60、90和120年辽东栎林林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辽东栎林恢复中群落特征(不同器官凋落物特征和不同径级根系特征等)的变化及其对0-80 cm土壤剖面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不同粒径团聚体中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活性碳(HAC)、活性碳(AC)和惰性碳(IC)]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RSP;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GRSP)含量等土壤关键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辽东栎林恢复年限的增加,辽东栎群落生物量和枯落物生物...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子午岭天然辽东栎群落恢复影响土壤性质的过程和机制


技术路线

子午岭,采样区,样地,范围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究区域概况午岭因其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以此命名。子午岭山脊南端是陕甘两是洛河、泾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子午岭各种植物混杂生长,拥有广袤的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子午岭天然辽东栎林区位于世界上最大地,地处北纬107°30′-109°40′、东经33°50′-36°50′。总面积约751.73亩,森%。肩负着黄土高原乃至全世界的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重要0)。

结构方程模型,天然林,辽东栎,组分含量


0-20 cm20-80 cm图7-4 辽东栎天然林恢复中碳源、团聚体含量和碳组分含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Fig. 7-4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carbon source, aggregate content and carbon fractioncontent during the restoration in liaodong oak forest注:左中右小图分别是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粘团聚体的结构方程模型。 FRest:<0.5mm 径级根系生物量;FRer:0.5-1 mm 径级根系生物量;FR:1-2 mm 径级根系生物量;TR:> 2 mm 径级根系生物量;Litter:枝叶枯落物;MaHAC:大团聚体高活性碳含量;MaAC:大团聚体活性碳含量;MaIC:大团聚体惰性碳含量。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团结以此类推。Note: The left, middle and right graphs ar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macroaggregates,microaggregates and silt-clay aggregates respectively. LFRest: <0.5mm diameter root length; LFRer: 0.5-1mm diameter root length; LFR: 1-2 mm diameter root length; LTR: > 2 mm diameter root length; Litter:branches and leaves litter. MaHAC: high activated carbon in macroaggregate; MaIC: inert carbon inmacroaggregate; these are MiHAC, MiIC, SCHAC and SCIC.6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年限对苹果梨园春季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J]. 陈旸,谢修鸿,杜鑫宇,徐同良,梁运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2]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研究[J]. 王云霞,马军.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3]不同扰动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特征[J]. 李海云,姚拓,张建贵,高亚敏,王理德,杨晓玫,李琦,冯影.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4]黑土区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J]. 孙家兴,赵雨森,辛颖,张军.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5]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淑敏,姜涛,王东丽,连昭,汤家喜,孔涛,徐艺元,韩小美.  干旱区研究. 2018(04)
[6]海南不同林龄木麻黄海防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酶活性的动态分析[J]. 徐志霞,李小容,蔡莲子,李颖,刘胜欢,刘武才,李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0)
[7]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分离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蒋平海,周正朝,李静,葛芳红.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8]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细根生物量、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苏樑,宋同清,杜虎,曾馥平,王华,彭晚霞,张芳,张家涌.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9]黄土丘陵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梁楚涛,张娇阳,艾泽民,肖列,薛萐.  生态学报. 2018(10)
[10]有机物料和氮添加对宁夏沙化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 庞飞,李志刚,李健.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博士论文
[1]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凋落物输入调控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和稳定性的影响[D]. 吴君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17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竞争和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D]. 孙彩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量化表征[D]. 赵冬.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4]长期碳氮投入对土壤有机碳氮库及环境影响的机制[D]. 黄涛.中国农业大学 2014
[5]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 梁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氮添加对人工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何俐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D]. 吕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武功山三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D]. 李真真.江西农业大学 2017
[4]不同林龄序列云杉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张珊.甘肃农业大学 2017
[5]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微生物及土壤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张娇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渭北旱塬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量的影响[D]. 张宝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7]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D]. 孙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8]海南文昌铜鼓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稀疏规律研究[D]. 周威.海南大学 2013
[9]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组分影响[D]. 刘敏英.四川农业大学 2012
[10]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D]. 成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5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5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