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磷素固持与释放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1 11:14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6年的旱地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选取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K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区的对照(CK)、CK+稻秆(RS)、CK+花生秸秆还田(PS)、CK+绿肥(FR)及CK+猪厩肥(PM)等7个肥料处理土壤,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并得到粒级依次为>2 mm、21 mm、10.25 mm与0.250.053 mm的团聚体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分析获得了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磷(TP)、有效磷(Available P)、水溶性磷(CaCl2-P)、土壤磷素吸持指数(PSI)及土壤磷素饱和度(DPS)等指标值,并探讨了上述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有效保持旱地红壤的供磷水平,配施猪厩肥可显著增加旱地红壤及大小团聚体的TP、有效磷及CaCl2-P含量、降低土壤PSI并显著增大旱地红壤DPS,加大了旱地红壤磷素的流失风险;随着土壤中>1 mm粒级团聚体数量的增多,旱地红壤磷素储量显著增加,磷素固持能力显著下降,土壤磷释放潜能随之增...
【文章来源】:土壤学报. 2017,54(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团聚体筛分
1.3 土壤PSI的测定
1.4 土壤DPS的测定
1.5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1.6 团聚体土壤磷素富集系数 (Er) 的计算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磷素储供能力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DPS的影响
2.3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PSI的影响
2.4 旱地红壤磷素固持与释放能力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王双磊,刘艳慧,宋宪亮,魏少滨,李金埔,聂军军,秦都林,孙学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2]不同猪粪施用量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动态[J]. 马晓焉,刘明,李忠佩. 土壤. 2015(02)
[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许小伟,樊剑波,陈晏,张其海,何园球,郑学博. 土壤学报. 2015(01)
[4]不同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有效磷累积与淋溶的影响[J]. 肖辉,潘洁,程文娟,王立艳,高贤彪. 土壤通报. 2012(05)
[5]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J]. 赵牧秋,陈欣,史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6)
[6]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J]. 陈恩凤,关连珠,汪景宽,颜丽,王铁宇,张继宏,周礼恺,陈利军,李荣华. 土壤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农艺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土壤磷素转化和淋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薛巧云.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层级结构的影响[D]. 张章.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土壤磷素环境阈值与农学阈值研究[D]. 席雪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81308
【文章来源】:土壤学报. 2017,54(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团聚体筛分
1.3 土壤PSI的测定
1.4 土壤DPS的测定
1.5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1.6 团聚体土壤磷素富集系数 (Er) 的计算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磷素储供能力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DPS的影响
2.3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PSI的影响
2.4 旱地红壤磷素固持与释放能力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王双磊,刘艳慧,宋宪亮,魏少滨,李金埔,聂军军,秦都林,孙学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2]不同猪粪施用量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动态[J]. 马晓焉,刘明,李忠佩. 土壤. 2015(02)
[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许小伟,樊剑波,陈晏,张其海,何园球,郑学博. 土壤学报. 2015(01)
[4]不同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有效磷累积与淋溶的影响[J]. 肖辉,潘洁,程文娟,王立艳,高贤彪. 土壤通报. 2012(05)
[5]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J]. 赵牧秋,陈欣,史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6)
[6]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J]. 陈恩凤,关连珠,汪景宽,颜丽,王铁宇,张继宏,周礼恺,陈利军,李荣华. 土壤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农艺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土壤磷素转化和淋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薛巧云.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层级结构的影响[D]. 张章.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土壤磷素环境阈值与农学阈值研究[D]. 席雪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81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8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