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5:43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已成为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严重影响世界发展不稳定和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大陆性气候与东南沿海季风气候的过渡带上,属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降水变率大,干旱成为陕西省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大、危害程度最深的气象灾害,常常是“十年九旱”。陕西作为玉米生产大省,玉米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陕西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开展研究,有利于该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的稳步增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陕西省198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产量数据、社会属性数据等,基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理论,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脆弱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四大类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对陕西省玉米干旱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玉米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规律为:危险性指数最高位于华山地区;榆林、铜川、西安、安康等市干旱的危险性等级也相对较高。中度干旱危险性等级的站点有绥德、吴旗、耀县...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陕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降水量变化特征
然后按照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不同干旱强度插值分级,得到不同等级千旱强度发生概率空间分布图(图3-10)。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省不同等级干旱程度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分布呈截然不同的干旱特征。轻度干旱高频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的北部地区和中部少部分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和南部地31
最终得到陕西省玉米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图3-11)。由图可知,陕西省玉米千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高站点是渭南市的华山,渭南市大部分地区危险性等级在最高级别;其次,榆林、铜川、西安、安康等站点干旱的危险性等级也相对较高。中度干旱危险性等级的站点有缓德、吴旗、耀县、武功、佛坪、宝鸡等地。而定边、洛川、镇安、汉中等站点干旱危险性等级较低。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渝西地区县域气象灾害累积天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 林佳,陈欢,阳园燕,王若瑜,唐艺.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2)
[2]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布局的影响分析[J]. 郑小华,屈振江,鲁渊平,杜莉丽,康小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3)
[3]两种干旱指标在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对比分析——以宁夏为例[J]. 李红英,张晓煜,曹宁,袁海燕,段晓凤. 灾害学. 2012(02)
[4]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J]. 董秋婷,李茂松,刘江,王春艳.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4)
[5]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 吴友均,师庆东,常顺利. 高原气象. 2011(02)
[6]基于SPI的陕西关中地区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谭学志,粟晓玲,邵东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7]基于GIS的广西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J]. 莫建飞,陆甲,李艳兰,陈燕丽. 灾害学. 2010(04)
[8]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J].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张晓煜,王明田,代姝玮,马洁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
[9]陕西省发展玉米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 袁梁.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4)
[10]陕西省气温及日照时间变化特征分析[J]. 李琦,宋令勇,张文静,宋进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 高晓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GIS技术的滇南橡胶寒害风险评估与区划[D]. 孟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气候变化背景下豫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分析[D]. 赵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 耿秀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4]邢台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 张瑞清.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 刘琳.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玉米干旱风险分析[D]. 单琨.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7]陕西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D]. 刘小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河南省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 陈继祖.郑州大学 2010
[9]陕西农业干旱灾害评估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D]. 雷治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2342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陕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降水量变化特征
然后按照SPI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不同干旱强度插值分级,得到不同等级千旱强度发生概率空间分布图(图3-10)。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省不同等级干旱程度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分布呈截然不同的干旱特征。轻度干旱高频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的北部地区和中部少部分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和南部地31
最终得到陕西省玉米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图3-11)。由图可知,陕西省玉米千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高站点是渭南市的华山,渭南市大部分地区危险性等级在最高级别;其次,榆林、铜川、西安、安康等站点干旱的危险性等级也相对较高。中度干旱危险性等级的站点有缓德、吴旗、耀县、武功、佛坪、宝鸡等地。而定边、洛川、镇安、汉中等站点干旱危险性等级较低。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渝西地区县域气象灾害累积天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 林佳,陈欢,阳园燕,王若瑜,唐艺.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2)
[2]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布局的影响分析[J]. 郑小华,屈振江,鲁渊平,杜莉丽,康小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3)
[3]两种干旱指标在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对比分析——以宁夏为例[J]. 李红英,张晓煜,曹宁,袁海燕,段晓凤. 灾害学. 2012(02)
[4]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J]. 董秋婷,李茂松,刘江,王春艳.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4)
[5]1961-2008年新疆地区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 吴友均,师庆东,常顺利. 高原气象. 2011(02)
[6]基于SPI的陕西关中地区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 谭学志,粟晓玲,邵东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7]基于GIS的广西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J]. 莫建飞,陆甲,李艳兰,陈燕丽. 灾害学. 2010(04)
[8]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J].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张晓煜,王明田,代姝玮,马洁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
[9]陕西省发展玉米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 袁梁.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4)
[10]陕西省气温及日照时间变化特征分析[J]. 李琦,宋令勇,张文静,宋进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 高晓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GIS技术的滇南橡胶寒害风险评估与区划[D]. 孟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气候变化背景下豫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分析[D]. 赵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D]. 耿秀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4]邢台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 张瑞清.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辽宁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D]. 刘琳.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玉米干旱风险分析[D]. 单琨.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7]陕西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D]. 刘小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河南省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 陈继祖.郑州大学 2010
[9]陕西农业干旱灾害评估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D]. 雷治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2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