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循环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13 19:52
地下水位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植物根系周转和土壤呼吸速率等改变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与程度,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积累与损耗过程。过去研究集中在温度和降水等影响因素对土壤碳转化过程和碳储量动态等的影响,较少关注地下水位波动引起的变化,尤其缺乏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地下水位变化后植物根系-微生物-SOC交互作用对土壤碳循环影响的研究。基于此,结合近年国内外土壤碳周转过程相关研究,总结地下水位变化对根系碳分配、微生物群落碳代谢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地下水位与土壤碳循环的动态关系;同时对比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碳循环动态的调控机制,利于阐明未确定的陆地碳储量,完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沙漠.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地下水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示意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排水对若尔盖高寒沼泽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康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7)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4种荒漠草本植物的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J]. 郭浩,庄伟伟,李进. 植物研究. 2019(03)
[3]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盐、植被影响研究进展[J]. 侯金鑫,王德,肖鲁湘,曹万云.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年际水文变化的响应[J]. 邹锋,李金前,韩丽丽,马燕天,王滨花,葛刚,吴兰. 湖泊科学. 2019(02)
[5]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J]. 徐广平,李艳琼,沈育伊,张德楠,孙英杰,张中峰,周龙武,段春燕. 环境科学. 2019(03)
[6]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贾仲君,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19(05)
[7]氮沉降增加情景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调控研究进展[J]. 程淑兰,方华军,徐梦,耿静,何舜,于光夏,曹子铖. 生态学报. 2018(23)
[8]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J]. 黄湘.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5)
[9]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J]. 吴江琪,马维伟,李广,闫丽娟,朱海东,罗永忠,陈国鹏. 草地学报. 2018(02)
[10]沙地植物根系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关系[J]. 罗永清,赵学勇,王涛,李玉强. 草业学报. 2017(08)
博士论文
[1]降水减少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D]. 陆海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2]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拟与未来情景分析[D]. 张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施肥对稻田湿地土壤碳氮磷库及其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研究[D]. 王少先.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系生产力及根系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D]. 杨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黄土丘陵区侵蚀坡面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D]. 覃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向日葵列当寄生机理的研究[D]. 黄长权.东北农业大学 2012
[4]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李易麟.兰州大学 2008
[5]太原盆地玉米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 尤龙凤.山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2696
【文章来源】:中国沙漠.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地下水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示意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排水对若尔盖高寒沼泽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康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7)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4种荒漠草本植物的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J]. 郭浩,庄伟伟,李进. 植物研究. 2019(03)
[3]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盐、植被影响研究进展[J]. 侯金鑫,王德,肖鲁湘,曹万云.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对年际水文变化的响应[J]. 邹锋,李金前,韩丽丽,马燕天,王滨花,葛刚,吴兰. 湖泊科学. 2019(02)
[5]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J]. 徐广平,李艳琼,沈育伊,张德楠,孙英杰,张中峰,周龙武,段春燕. 环境科学. 2019(03)
[6]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J]. 陈晓芬,刘明,江春玉,吴萌,贾仲君,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19(05)
[7]氮沉降增加情景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调控研究进展[J]. 程淑兰,方华军,徐梦,耿静,何舜,于光夏,曹子铖. 生态学报. 2018(23)
[8]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J]. 黄湘.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5)
[9]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J]. 吴江琪,马维伟,李广,闫丽娟,朱海东,罗永忠,陈国鹏. 草地学报. 2018(02)
[10]沙地植物根系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关系[J]. 罗永清,赵学勇,王涛,李玉强. 草业学报. 2017(08)
博士论文
[1]降水减少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D]. 陆海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2]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拟与未来情景分析[D]. 张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施肥对稻田湿地土壤碳氮磷库及其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研究[D]. 王少先.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系生产力及根系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D]. 杨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黄土丘陵区侵蚀坡面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D]. 覃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向日葵列当寄生机理的研究[D]. 黄长权.东北农业大学 2012
[4]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 李易麟.兰州大学 2008
[5]太原盆地玉米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 尤龙凤.山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2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