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19:29
为探究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次降雨的流量与含沙量响应过程,选取四川省盐亭县万安小流域和其内嵌套的苏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7月12日次降雨过程中降雨-流量-含沙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降雨的降雨量较小,流域面积较小的苏荣小流域流量峰值出现时间稍稍滞后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含沙量与流量响应迅速且变化趋势一致;面积较大的万安小流域,汇水速度较慢,径流携带泥沙能力较弱,表现出含沙量与流量无显著相关的特性;万安小流域径流输沙模数远小于苏荣小流域,苏荣小流域平均输沙模数为万安小流域的30多倍。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万安、苏荣小流域控制站流量与降雨量响应关系
图3为本次降雨过程中两个小流域的输沙模数变化曲线。苏荣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远大于万安小流域。苏荣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为1.52 g/(hm2·s),输沙模数在降雨41 min时出现初次峰值3.27 g/(hm2·s),之后在141 min时出现二次峰值8.65 g/(hm2·s)。万安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为0.05 g/(hm2·s),输沙模数在降雨223 min时出现初次峰值0.12 g/(hm2·s),随后波动变化至降雨开始后404 min出现二次峰值0.12 g/(hm2·s),之后明显下降。苏荣小流域在采集完第13个样品,即降雨开始302 min后,水样明显澄清;万安小流域在采集完第14个样品,即降雨开始554 min后,水样明显澄清。4 讨 论
根据采集的降雨和测算的流量、含沙量数据,绘制此次降雨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知,此次降雨过程中,苏荣小流域流量、含沙量变化均呈双峰状,在降雨41 min时出现含沙量初次峰值0.53 kg/m3,之后含沙量和流量开始连续下降直至降雨101 min时,此后两者又同步上升,至降雨141 min时含沙量达到二次峰值0.67 kg/m3,最后含沙量和流量波动下降;万安小流域流量、含沙量变化均呈单峰状,含沙量在降雨193、223 min时保持在峰值0.16 kg/m3,流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含沙量,在降雨开始后313 min达到峰值,流量和含沙量响应趋势不明显。3.3 输沙模数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皇甫川特拉沟小流域近期泥沙减少成因分析[J]. 李景宗,张永永,赵帮元,杨廷华. 人民黄河. 2018(04)
[2]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暴雨事件磷素多尺度流失特征[J]. 申东,唐家良,章熙峰,翟龙波,薛菲,李新.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3]岩滩水电站量水堰法观测大坝渗流的技术改进[J]. 颜文健. 红水河. 2016(02)
[4]官麦地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J]. 冯莹,孟广涛,俞亭如,储娅.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9)
[5]人类活动对鸭绿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J]. 刘敬伟,程岩,李富祥,张春鹏,刘月,张亮,郑存德.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6]紫色土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氮迁移特征[J]. 杨小林,陈志超,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2)
[7]长江上游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比研究——以涪江流域为例[J]. 景可,焦菊英,李林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5)
[8]辽河口悬沙输移特征分析[J]. 王冬梅,王鑫东,陈娟,李欣,朱海艳. 科技资讯. 2008(02)
[9]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素迁移的季节特征——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J]. 况福虹,朱波,徐泰平,汪涛,武永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06(05)
[10]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赵娟,贾泽祥,许林军,杨瑞卿. 中国水土保持. 2006(10)
硕士论文
[1]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氮磷与离子迁移特征研究[D]. 申东.绵阳师范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87621
【文章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万安、苏荣小流域控制站流量与降雨量响应关系
图3为本次降雨过程中两个小流域的输沙模数变化曲线。苏荣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远大于万安小流域。苏荣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为1.52 g/(hm2·s),输沙模数在降雨41 min时出现初次峰值3.27 g/(hm2·s),之后在141 min时出现二次峰值8.65 g/(hm2·s)。万安小流域的平均输沙模数为0.05 g/(hm2·s),输沙模数在降雨223 min时出现初次峰值0.12 g/(hm2·s),随后波动变化至降雨开始后404 min出现二次峰值0.12 g/(hm2·s),之后明显下降。苏荣小流域在采集完第13个样品,即降雨开始302 min后,水样明显澄清;万安小流域在采集完第14个样品,即降雨开始554 min后,水样明显澄清。4 讨 论
根据采集的降雨和测算的流量、含沙量数据,绘制此次降雨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知,此次降雨过程中,苏荣小流域流量、含沙量变化均呈双峰状,在降雨41 min时出现含沙量初次峰值0.53 kg/m3,之后含沙量和流量开始连续下降直至降雨101 min时,此后两者又同步上升,至降雨141 min时含沙量达到二次峰值0.67 kg/m3,最后含沙量和流量波动下降;万安小流域流量、含沙量变化均呈单峰状,含沙量在降雨193、223 min时保持在峰值0.16 kg/m3,流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含沙量,在降雨开始后313 min达到峰值,流量和含沙量响应趋势不明显。3.3 输沙模数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皇甫川特拉沟小流域近期泥沙减少成因分析[J]. 李景宗,张永永,赵帮元,杨廷华. 人民黄河. 2018(04)
[2]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暴雨事件磷素多尺度流失特征[J]. 申东,唐家良,章熙峰,翟龙波,薛菲,李新.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3]岩滩水电站量水堰法观测大坝渗流的技术改进[J]. 颜文健. 红水河. 2016(02)
[4]官麦地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J]. 冯莹,孟广涛,俞亭如,储娅.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9)
[5]人类活动对鸭绿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J]. 刘敬伟,程岩,李富祥,张春鹏,刘月,张亮,郑存德.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6]紫色土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氮迁移特征[J]. 杨小林,陈志超,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2)
[7]长江上游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比研究——以涪江流域为例[J]. 景可,焦菊英,李林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5)
[8]辽河口悬沙输移特征分析[J]. 王冬梅,王鑫东,陈娟,李欣,朱海艳. 科技资讯. 2008(02)
[9]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非点源氮素迁移的季节特征——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J]. 况福虹,朱波,徐泰平,汪涛,武永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06(05)
[10]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赵娟,贾泽祥,许林军,杨瑞卿. 中国水土保持. 2006(10)
硕士论文
[1]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氮磷与离子迁移特征研究[D]. 申东.绵阳师范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8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