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08 15:19
  为探明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现状,选用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6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湄潭6种类型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湄潭茶园土壤pH为3.73~7.26,均值为5.01,61.11%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湄潭茶园土壤pH整体适宜,16.67%的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2)湄潭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22.84 g·kg-1、1.43 g·kg-1、124.50 mg·kg-1、44.16 mg·kg-1和135.61 mg·kg-1,分别有61.11%、70.37%、61.11%、55.56%和59.26%的茶园土壤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但各养分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3)湄潭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为0.179~0.989,均值为0.683,分别有51.85%和31.48%的茶园土壤处于Ⅰ和Ⅱ级水平,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良好;各类型茶园IFI之间存在明显的...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湄潭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


茶园土壤采样图

土壤肥力,养分,综合指标,指标


将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各养分因子进行拟合分析发现,pH与IFI的线性回归关系最为密切,且pH与IFI呈极显著 (P<0.01)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与IFI的Logistic回归关系最为密切,且各养分指标与IFI呈极显著 (P<0.01)正相关关系 (图2)。为进一步了解各养分因子与IFI之间的载荷情况,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11)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3.311%。IFI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第一主成分 (PC1)上具有较大载荷,均大于0.800;PC2上pH和速效钾与IFI具有较高载荷,表明湄潭茶园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肥力均有较大的影响。表11 土壤养分元素因子载荷Table 11 Soil nutrient element factor loading 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 pH 有机质Organic matter 全氮Total nitrogen 碱解氮Alkaline nitrogen 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 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 IFI 方差贡献率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 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 contribution (%) PC1 -0.616 0.910 0.932 0.812 0.618 0.541 0.843 58.872 58.872 PC2 0.356 -0.032 -0.046 0.121 -0.576 0.703 0.200 14.439 73.3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通州区于家务乡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杨全合,安永龙.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4)
[2]基于熵权的模糊评价法对日照市茶园土壤养分分析与质量评价[J]. 亓丽,潘继花,郇志飞,朱学礼,叶敦雨.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6)
[3]新平县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质量评价[J]. 温继良,周元清,杨东华,普金安,李淑英,卢国理,朱春蓉,张翠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5)
[4]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J]. 李渝,刘彦伶,黄兴成,张雅蓉,周国兰,周富裕,蒋太明.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8)
[5]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向芬,李维,刘红艳,周凌云,江昌俊.  西北植物学报. 2018(06)
[6]不同浓度钾对茶树幼苗生长及叶片活性氧代谢酶类的影响[J].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茶叶学报. 2018(01)
[7]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黑土肥力质量评价[J].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彭畅,高洪军,张秀芝,李强,朱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2)
[8]贵州省湄潭县狭叶方竹现状及退化防治对策[J]. 张道贵,许俊,祝平建,何滔,冯正华,王朝浪,李小林.  农学学报. 2018(03)
[9]县级水土保持区划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J]. 杨雪,乐立.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3)
[10]贵州湄潭两种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太赫兹光谱特征分析[J]. 王加真,黄大灿,张宝成,吕朝燕,孟和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本文编号:3330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30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