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4-28 21:15
为明确连年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从而揭示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该研究基于田间8 a长期定位小区试验,比较了不覆盖秸秆(CK)和覆盖秸秆(SM)两处理中玉米产量,同时利用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土壤(0~10 cm和>10~20 cm)中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及两者比例的年际变化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在前5 a内没有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第6年开始产量显著增加;在前2~3 a没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2)利用一阶动力学模型参数得到,SM处理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以及两者比例的最大值,较CK处理分别高12%、39%、6%;3)SM处理显著延长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以及两者比例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CK处理分别多13、12和2.5 a,然而SM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下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及两者比例的变化。因此,秸秆覆盖能够通过显著提高表层微生物残体碳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进而有利于对整个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计算
1.4.1 微生物残体碳含量
1.4.2 描述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及两者比例的一阶动力学方程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产量
2.2 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2.3 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变化
2.4 微生物残体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变化
3 讨论
3.1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的动态
3.2 秸秆覆盖条件下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贡献的动态
3.3 秸秆覆盖造成的表底层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张万锋,杨树青,娄帅,靳亚红,刘鹏.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7)
[2]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汪景宽,徐英德,丁凡,高晓丹,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裴久渤,李明,王阳,张维俊,葛壮. 土壤学报. 2019(03)
[3]东北黑土氨基糖研究与展望[J]. 陈旭,韩晓增,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18(01)
[4]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聪,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5]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刘禹池,曾祥忠,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6)
[6]东北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 董智,解宏图,张立军,白震,何红波,王贵满,张旭东. 玉米科学. 2013(05)
[7]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J].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金梁. 玉米科学. 2012(02)
[8]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张彬,白震,解宏图,张旭东,张晓平,时秀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积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董智.沈阳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4954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计算
1.4.1 微生物残体碳含量
1.4.2 描述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及两者比例的一阶动力学方程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产量
2.2 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2.3 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含量变化
2.4 微生物残体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变化
3 讨论
3.1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的动态
3.2 秸秆覆盖条件下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贡献的动态
3.3 秸秆覆盖造成的表底层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张万锋,杨树青,娄帅,靳亚红,刘鹏.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7)
[2]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汪景宽,徐英德,丁凡,高晓丹,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裴久渤,李明,王阳,张维俊,葛壮. 土壤学报. 2019(03)
[3]东北黑土氨基糖研究与展望[J]. 陈旭,韩晓增,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18(01)
[4]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聪,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5]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刘禹池,曾祥忠,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6)
[6]东北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 董智,解宏图,张立军,白震,何红波,王贵满,张旭东. 玉米科学. 2013(05)
[7]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J].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金梁. 玉米科学. 2012(02)
[8]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张彬,白震,解宏图,张旭东,张晓平,时秀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积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董智.沈阳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4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4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