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沿黄河流域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6 19:07
【目的】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质量,加快沿黄河流域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保障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试验以混交林与杨树林(单一林分)作为研究对象,以荒地和耕作农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0~60cm土层土壤容重大小为荒地>杨树林>混交林>耕作农田,并随着土层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表现为深层(40~60cm)>中层(20~40 cm)>浅层(0~20 cm);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为耕作农田>混交林>杨树林>荒地,并随着土层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降低趋势,表现为浅层(0~20 cm)>中层(20~40 cm)>深层(40~60 cm);土壤粒径主要集中于0.01~0.05 mm,其次是0.05~0.1 mm之间。与荒地(CK1)相比,混交林和杨树单一林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0.01~0.1mm土壤粒径的比例;与耕作农田(CK2)相比,混交林和杨树单一林分的土壤容重...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2.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2.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粒径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77153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2.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2.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粒径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771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77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