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液阻型橡胶衬套动力学特性的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3:28

  本文关键词:液阻型橡胶衬套动力学特性的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液阻衬套 多液体通道 集总参数模型 测试分析 参数辨识 动态特性 流-固耦合分析 温度


【摘要】:为了控制来自发动机、变速器、路面及车轮不平衡等干扰激励引起的振动及噪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衬套型橡胶隔振器在发动机动力装置、车身及底盘悬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典型的橡胶衬套相比较,液阻衬套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提供较大的粘性阻尼。现阶段,与国外橡胶隔振器厂家相比,国内厂商自主设计开发液阻衬套的能力较弱,有必要对液阻衬套的相关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解析的方法对液阻衬套及液阻悬置的作用机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传递力方程;通过分析对应的等效机械模型,对比了两种液阻隔振器惯性通道内液体的等效质量及阻尼的放大倍数;通过惯性通道内流量响应及液室内压强响应,阐释了两者作用机理的差别;对比了液阻衬套与液阻悬置特征参数点及阻尼比的取值范围;提出利用统一集总参数模型对两种液阻橡胶隔振器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为两种液阻隔振器的改型设计提供参考。(2)以单惯性通道式、双惯性通道式、堵塞液体通道式、惯性通道与孔口通道并联式及双孔口通道式控制臂液阻衬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实验分析。测试了不同结构液阻衬套的静、动态特性及内特性;研究了激振频率、激振振幅及预载荷对橡胶主簧及多液体通道式液阻衬套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结构液阻衬套的作用机理。此外,以副车架液阻衬套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温度(-30℃、24℃、80℃)及预载对液阻衬套静、动态特性的影响。所得到的对比结果与讨论,对液阻衬套产品的开发及试验评价具有借鉴价值。(3)探讨了应用流固耦合(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FSI)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预测与不变特征点理论辨识液阻衬套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使系统模型物理参数的确定不完全依赖试验测试;建立不同频率下多通道-多节流孔式液阻衬套的统一的集总参数模型,对不同结构形式液阻衬套的动特性及滞后角的峰值频率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液体通道的数目,分析液阻衬套动特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惯性通道数目的增大,具有n个相同尺寸多惯性通道式液阻衬套动刚度及滞后角的峰值及所对应的峰值频率增加。但随惯性通道数目的增多,对具有孔口通道式多通道液阻衬套的动特性的性能影响较小,而随孔口通道数目增多,动刚度的最大峰值降低,所对应的峰值频率增加,同时滞后角的峰值减小,而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增加。采用文中的分析方法及得到的结论,可对液体通道形状及数量等参数对液阻衬套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实现液阻衬套的优化设计。(4)测试超弹性材料在不同温度(-30℃、23℃及80℃)下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得到了高温下橡胶材料的本构参数;采用FSI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液阻衬套的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与依据不变特征点解析分析得到的参数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对不同温度下的模型进行分析,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橡胶主簧及液体都有较大的影响。随温度的增加,橡胶主簧在相同应力作用下,应变增大,液阻衬套滞后角的峰值增大;温度增大,衬套内液体的粘度减小;当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液阻衬套滞后角的峰值减小。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4.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益霞;刘明伟;;薄壁液阻片在液路板中的动态分析及防止损坏的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2 皮益霞;卜英勇;张亮峰;;薄壁液阻片工作机理分析及防止损坏的方法[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8年04期

3 皮益霞;卜英勇;张亮峰;;薄壁液阻片工作机理分析及防止损坏的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冯明杰,陈文仲,吴海霞,沈利飞;垂直往返式冷凝器液阻速度计算与试验[J];煤气与热力;2005年10期

5 马文琦,姜继海,赵克定;变粘度条件下静压支承出油液阻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7期

6 杨天兴;魏万华;;薄壁孔液阻特性实验方案的分析[J];煤;2012年10期

7 王建伟;;细长孔液阻特性实验公式的修正[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8 吴礼刚;段小成;黄兴;徐驰;;半主动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动态性能测试与计算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4期

9 ;液阻调速 科苑新葩[J];水泥工程;1998年05期

10 黄人豪;基于“液阻理论”和“产品设计方法学”的座阀控制结构特征和分析[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π桥液阻网络理论与π桥溢流阀研究[N];湖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超峰;液阻型橡胶衬套动力学特性的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液阻减振器在无动力中断自动变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36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36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