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发动机连续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6:55
【摘要】:汽车保有量增加,使得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发动机设计的重要原则。可变气门技术作为一种性价比相当高的技术方案,能实现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综合提高,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变凸轮相位器作为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件之一,它的快速响应性和响应稳定性决定了VVT系统的性能。因此,开展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的研究工作,获得各因素对其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可变凸轮相位器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叶片式可变凸轮相位器,深入地进行了响应特性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在AMESim中建立了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响应速度的最大偏差为8.9%,响应速度最大偏差值为28.6°CA/s,验证了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运行参数和相位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在90℃,0.4 MPa运行工况下,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与响应速度呈正相关,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转动惯量与响应速度负相关。结构参数一定时,机油温度与机油压力与响应速度均呈现正相关性。另外,通过量化分析,得出了全工况平面内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和转动惯量等参数变化对相位器响应速度影响的百分比量化指标及变化规律,运行参数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和结构参数叶片力臂、叶片厚度和预加载荷是响应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相位器转动惯量是响应速度的次要影响因素。最后,为了深入研究各相位器参数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基于实验设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位器响应速度的回归模型,得出了交互与非交互作用下各因素与响应速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不仅各参数与响应速度有相关性,而且参数间交互作用因素与响应速度也有相关性。在全工况平面内对相位器响应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点下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和转动惯量等参数交互作用时与相位器响应速度的相关性。
【图文】:

技术,凸轮轴,润滑油,配气相位角


图 1.1 DVVT 技术Fig1.1 DVVT TechnologyValve Timing)即进排气连续可变正时技术发动机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6器、凸轮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若干叶片,转子和定子围成的区域被入或者流出润滑油,其中由于润滑油流入配气正时提前的腔室称为提前腔与凸轮轴相连,,润滑油通过机油控制链轮转动,而定时链轮与凸轮轴的相从而实现配气相位角的提前或滞后[7合理调节空燃比,实现内部 EGR,优放性的综合提高。搭载 DVVT 技术的5%,废气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Alfa Romeo 的两级可变凸轮机构、

系统原理图,奥迪,螺旋沟槽,升程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可变凸轮型线可变凸轮型线可变气门机构主要有阶段式和连续式两种,其能够同时改变气门正时、持续角和升程[8]。此类可变凸轮型线系统还有本田的 VTEC、三菱公司的 MIVEC以及保时捷公司的 Vario-Cam 等。以奥迪 AVS 可变气门升程系统为例,这套系统包含两套不同的进气凸轮,主要区别在于进气凸轮的角度。同时凸轮轴间的切换是通过安装在轴上的螺旋沟槽套筒实现的。工作过程中由电磁驱动器控制螺旋沟槽套筒的运动,完成凸轮的切换,从而改变进气门的升程。发动机高负载情况下,AVS 系统将螺旋沟槽套筒推向角度大的凸轮,实现气门较大升程,增大进气量和进气流速,提高高转速工况的动力性;低负载情况下,将螺旋沟槽套筒推向角度小的凸轮,减小发动机进气量,进而较少喷油量,提高燃油经济性[11]。同时,两组角度凸轮作用下进气门的相位和升程都不同,配合特殊造型的燃烧室和活塞头,使混合气在缸内实现湍流和滚流,实现油气的充分混合,优化燃烧过程,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4.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聪;孙志毅;柏艳红;;基于AMESim的气动阀控缸系统特性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年19期

2 张红卫;;浅谈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3 徐涛;詹樟松;吴学松;钟睿;;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燃机;2013年06期

4 张力;江亮;谢博强;王孟;傅秋波;黄志敏;;叶片式进气CVCP动态响应特性的测试与数值分析[J];汽车工程;2013年10期

5 班智博;谢辉;何宇;;汽油机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响应性能仿真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9期

6 王国栋;袁观练;黄荣辉;周洋;侯献军;;低速中低负荷下VVT对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2期

7 宋学忠;马丽娜;;发动机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概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3年01期

8 王孟;张力;谢博强;江亮;黄永生;;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动态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05期

9 ;从奇瑞E4G16获奖看DVVT技术[J];汽车零部件;2012年01期

10 李兵云;詹怀宇;梁辰;;酶处理对粉丹竹SCMP过氧化氢漂白浆性质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娄改焕;马莲琴;方正;;液压系统泄漏的因素与控制[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毅;新型电液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战强;重型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的开发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刘小平;可变凸轮轴配气相位机构的测试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4 李莉;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的设计开发和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澜;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利民;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开发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富伟;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4 冯波;液压叶片式DVVT凸轮相位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5 张文铎;液压容积调节式可变配气系统配气参数和控制策略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江龙飞;VVT缸内直喷汽油机进气量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徐明海;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英;汽油机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应用层软件的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清;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喷油压力升高率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王孟;相位器动态响应特性测试与仿真模拟[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8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688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