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增压器涡轮的超速可靠性增长研究
本文关键词:车用增压器涡轮的超速可靠性增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涡轮增压器 涡轮 超速破坏 可靠性 可靠性增长
【摘要】:针对某型车用增压器涡轮存在的超速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分析涡轮超速破坏应力与失效危险部位,运用涡轮超速破坏可靠度计算模型对原涡轮的超速可靠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涡轮的可靠性增长措施。根据改进后涡轮的超速应力与强度参数,研究改进后涡轮的超速可靠性,分析涡轮的超速可靠性增长效果,并通过涡轮增压器结构耐久性考核试验进行定性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涡轮超速可靠性明显提高,能够满足涡轮增压器的使用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柴油机增压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涡轮 超速破坏 可靠性 可靠性增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465;50905007)
【分类号】:U464.135
【正文快照】: 0引言涡轮是车用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零件之一,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能够高效地将发动机气缸排出的废气能量转化为压气机叶轮工作所需的机械功,而且要满足一定的可靠性,能够持续可靠地工作[1]。超速破坏是车用增压器涡轮的典型失效模式之一[2],车用涡轮增压器由于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经畲;结合航天工程实际 三谈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经验与体会[J];质量与可靠性;2001年02期
2 莫黎;可靠性增长设计技术[J];舰船电子工程;2004年06期
3 王建刚;可靠性增长、可靠性研制试验和可靠性增长试验及其相互关系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年05期
4 吉国明;喻天翔;宋笔锋;冯蕴雯;;加速可靠性增长模型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5 栾恩杰;;可靠性工程的运行——关于扩展可靠性增长的理念[J];质量与可靠性;2008年06期
6 李瑞莹;康锐;;广义可靠性增长过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1期
7 韩庆田;卢洪义;张毅;;系统可靠性增长评估模型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8 郭建英;孙永全;于晓洋;;可靠性增长技术发展动态诠释[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马传宝;梁永刚;苟军喜;;批生产装备可靠性增长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01期
10 周源泉;;可靠性增长的两种时间函数模型[J];强度与环境;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炜;;复杂系统部(组)件可靠性增长模型[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莫世禹;;可靠性增长设计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飞;窦毅芳;张为华;;成败型产品可靠性增长分析研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玉莹;;多台同步可靠性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李平;;旋转机械台架试验寿命数据的统计计算及可靠性增长分析[A];核工业集团公司第八届可靠性成果发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瑞莹;;广义可靠性增长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家铿;;元器件可靠性增长评估[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经畲;伍平洋;;结合航天工程实际谈可靠性增长与增长试验的综合设计与管理[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阚树林;刘桂华;樊迅;尉玉峰;;离散制造系统可靠性增长研究[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凤车;;小子样复杂系统可靠性增长评估分析[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胡群芳 通讯员 戴品华;打造助推器[N];中国航天报;2000年
2 武铠;走向新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明志茂;动态分布参数的Bayes可靠性综合试验与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闫志强;装备试验评估中的变动统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孙永全;系统可靠性增长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欣欣;基于Bayes变动统计的精度鉴定与可靠性增长评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梅;汽车可靠性增长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孙永全;全寿命期可靠性增长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云安;小样本复杂系统的多阶段可靠性增长评估与可靠性鉴定[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金风明;产品设计过程可靠性增长技术应用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5 张海军;化学电池可靠性增长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燕萍;可靠性与可靠性增长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葛树坤;阶段性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8 吴祺;小子样理论在武器装备精度鉴定和可靠性增长分析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段舒展;柴油机可靠性增长流程及加速寿命试验[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周立丽;基于EP算法的离散型AMSAA可靠性增长模型参数的求解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1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3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