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法律风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21:37
  近年来,人工智能系统在商业上的应用案例可谓层出不穷,Google自动驾驶汽车、自动化企业AI决策系统、人工智能仓储管理平台等的使用,无一不在印证AI智能化管理系统、开放平台决策系统的广泛应用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接下来的5至10年里,我们将见证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市场,人工智能与传统社会的融合也将会越来越深入。正如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催生出工厂制度一样,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变革亦是巨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在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深度地影响资源流动、利益分配甚至社会结构。在未来行政治理智能化进程中,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参与到行政立法过程与政策形成过程,也能够大规模地参与到行政决定中。这种科技成果与传统行政治理相结合的尝试,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必须要明白人工智能在使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适用范围上的局限以及限制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阻碍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进程的巨大障碍。现如今,虽然法学界并不缺少对利用“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科技成果在某些领域代替人力参与特定工作的合法性的探讨,也不缺乏对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这一命题的讨...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2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概述
    2.1 人工智能的涵义
        2.1.1 人工智能的含义
        2.1.2 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
    2.2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涵义
        2.2.1 行政治理的含义
        2.2.2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含义
    2.3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必要性
    2.4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途径
        2.4.1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立法
        2.4.2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决策
        2.4.3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执法
3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的法律风险
    3.1 基于智能程序自身局限性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3.1.1 编程者主体资格不合法导致的法律风险
        3.1.2 个体传感器误差误判带来的法律风险
        3.1.3 程序本身故障产生的行政治理法律风险
    3.2 基于法律与算法差异性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3.2.1 单一智能算法架构与多样化法律环境间的矛盾
        3.2.2 法律编码化偏差导致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3.2.3 自由裁量权损害的风险
    3.3 基于管理困难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3.3.1 泄露政府信息及侵害行政相对人隐私的风险
        3.3.2 实体政府执政能力退化的风险
        3.3.3 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的管理困难
4 国外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经验
        4.1.1 美国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经验
        4.1.2 欧盟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经验
    4.2 国外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启示
        4.2.1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需要具备成熟的时机
        4.2.2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需要明确的权责范围
        4.2.3 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需要完善的监管制度
5 我国控制人工智能参与行政治理法律风险的建议
    5.1 防控因程序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法律风险
        5.1.1 明确智能程序编写者的主体资格
        5.1.2 规范数据收集传感器相关规格
        5.1.3 对程序故障建立应急处置方案
    5.2 防控因实体法与算法差异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5.2.1 建立多样化智能算法架构
        5.2.2 减少法律编码化过程中的偏差
    5.3 防控因管理疏忽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5.3.1 完善对硬件载体设施的安全保护
        5.3.2 对人工智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
        5.3.3 完善人工智能事后损害归责与撤销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1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71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