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砌体结构自振频率推断

发布时间:2018-03-14 09:45

  本文选题:砌体结构 切入点:自振频率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振频率是既有砌体结构振动特性的重要指标,但其现场实测结果数据量有限且较为离散,难以对结构振动特性进行评估。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实测自振频率的不确定性。首先通过环境激励和人工激励,由动力测试获得试件自振频率的实测数据。然后基于贝叶斯方法,通过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抽样,在实测数据中发掘总体信息;再结合对自振频率的先验判断,构建自振频率的样本后验分布。基于所获得的样本后验分布推断砌体试件的自振频率。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在实测数据量少、噪音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够较快收敛于稳定、合理的样本后验分布,为推断自振频率提供可靠的基础。结合某复杂既有砌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监测过程,说明所提方法可用于工程检测。
[Abstract]: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masonry structures, but 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limited and discrete, so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sonry structures. The uncertainty of measured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is dealt with by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 First, the measured data of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specimen are obtained by dynamic test through environmental excitation and artificial excitation, and then based on Bayesian method, Through Markov Monte Carlo sampling,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is excavat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 and a priori judgment of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is made.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masonry specimens is inferred based on the sample posteriori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robust in the case of less measured data and greater noise impact. It can quickly converge to a stable and reasonable sampl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inferring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Combined with the monitoring process of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a complex existing masonry structure, i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engineering det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300)
【分类号】:TU364;TU3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易伟建;周云;李浩;;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5期

2 周洋;施卫星;韩瑞龙;;多层大开间砌体结构的基本周期实测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3 易伟建;吴高烈;徐丽;;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贝叶斯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顾祥林,许勇,张伟平;既有建筑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6期

5 姚继涛;现有结构材料强度的统计推断[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勇;姚根圣;;考虑目标使用期的地震作用组合的分项系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周茗如;章凯;陈光雄;郭士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结构安全性评定[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2期

3 易伟建;周云;李浩;;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5期

4 刘书奎;吴子燕;韩晖;张玉兵;;基于物理参数贝叶斯更新的桥梁剩余强度估计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5 石云;李松辉;丛英爱;;恒载性超载对在役桥梁受弯构件可靠性的影响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1期

6 蒋济同;郭红秋;杜德润;;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结构的鉴定加固问题[J];工业建筑;2011年S1期

7 邬亮;吕令毅;;基于最佳一致性原则的设计表达式分项系数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11期

8 李东利;孟强;赵明;;边坡稳定不确定性分析的贝叶斯方法[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丁先文;吴思源;薛军;;统计软件在统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姚继涛;王旭东;;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的小样本推断方法[J];工业建筑;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海斌;姚继涛;;现有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一些问题的探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海斌;;既有结构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汤银才;徐炜;;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客观贝叶斯分析[A];技术融合创新·可靠服务企业·安全产品制胜——2013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五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北斗;基于环境激励网架结构的模态分析与损伤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孙鑫晖;频域模态参数识别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阎玉芹;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吕颖钊;在役混凝土桥梁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周云;地基板与混凝土框架结构参数识别的实验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兰成明;平行钢丝斜拉索全寿命安全评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闫磊;服役期砼桥梁加固前后的可靠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郑华彬;基于目标使用期和整体可靠性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鉴定与加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浩;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娟;结构时域辨识方法及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黎;门式刚架梁基于时变抗力的动态可靠度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张水若;在既有结构可靠性理论中的检验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鑫晔;既有结构混凝土强度的信度推断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海芳;既有结构恒荷载和材料强度的统计推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管前乾;重庆地区风速极值分布研究及不同风速谱下高层建筑顺风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6 付强;工程结构抗力标准值的小样本和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武彦坤;既有建筑结构抗风鉴定与加固[D];同济大学;2007年

8 孙凯;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定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陈旭东;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材料强度统计推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董立;工业建筑改造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伟,赵考重,贾留东,王莉;九层组合砌体结构模型动力性能实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2 田春艳,王宗纲,聂建国;多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煤矸石页岩多孔砖组合砌体模型楼动力性能实测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3 赵作周,方鄂华;多层大开间少内纵墙住宅结构动力实测及结果分析[J];工程力学;1994年04期

4 史庆轩,易文宗;六层大开间多孔砖砌体房屋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J];建筑结构;1996年03期

5 易伟建;吴高烈;徐丽;;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贝叶斯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方鄂华,钱稼茹,马镇炎;高层钢结构基本周期的经验公式[J];建筑结构学报;1993年02期

7 王亚勇,张自平,贺军,吕振利;深圳地王大厦测振、测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8年03期

8 王广军,王玉朋,陈德彬;建筑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一些问题的探讨[J];建筑科学;1990年04期

9 梁武韬;试验数据与回归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10 周云;易伟建;;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的参数识别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高中;;拱的自振频率与地震内力[J];华东公路;1981年S1期

2 沈晔,葛春辉;人行桥自振频率的分析与计算[J];特种结构;2004年01期

3 任剑莹,李文平,苏木标;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4年04期

4 史纪军;冯俊强;王桢;;楼盖自振频率计算[J];山西建筑;2006年17期

5 卜建清;郭奕清;;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不同工况下自振频率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1期

6 陆冠东;;机车自振频率分析计算[J];内燃机车;1978年04期

7 应启光;调整柴油机扭振自振频率的优化计算办法[J];内燃机学报;1984年04期

8 黎廷新,李添祥;多波波纹管的自振频率[J];力学与实践;1988年03期

9 贾耀中;郝继先;胡家栋;;多层刚架自振频率质量分配的研究[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0 王锡康,杨广智;基础质量偏心对自振频率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战家旺;夏禾;姚锦宝;;冲击振动试验法测量桥梁体系的自振频率[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孙凤明;;集中质量对楼盖竖向自振频率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任剑莹;苏木标;李文平;;铁路连续钢桁梁桥竖向有载自振频率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4 钱七虎;孙乃光;陈震元;郦善昌;;拱型结构的自振频率计算及轴向变形对自振频率的影响[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5 邓丽琼;;静力基本解边界单元法求解二维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6 熊辉霞;张耀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自振频率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宋岩升;孙宗光;;基于统计的结构损伤报警方法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8 梁能山;戚承志;罗健;;简支梁动力有限元最后两阶自振频率的误差源[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郑佳明;左中杰;翟传明;张华栋;李雪琛;;某住宅振动环境下舒适度的检测与评价[A];第四届工程质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史三元;董挺峰;;煤矿工业厂房楼盖竖向动力特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泽玉;基于结构安全性的自振频率控制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王晶莹;基于多元温度场的简支梁桥自振频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宫博;某厂房耦联振动的实测与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嫔;港口自振频率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吴体;地基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体系自振频率计算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寅;基于随机子空间方法的连续梁温度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卫兵;双曲线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兴旺;基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风力发电塔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9 张长跑;预应力砼简支梁自振频率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永祯;大型泵房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0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10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