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09:22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切入点:汉水中游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水中游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原文化与军事的要冲地带,而明清时期也是汉水中游城市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其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代。城市空间形态则是反映城市这一发展过程的重要的外在表现,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市的空间形态也是该地区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汉水中游流域以其独立的河道地理与社会文化特征,承载了这些城市的发展,并使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以流域的视角探讨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城市空间形态,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传承、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更新等课题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府、州、县治所城市,主要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大中小三个尺度视角下进行分析:城镇体系的发展及其群组空间形态;治所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研究(按行政等级分)、治所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的特征、以及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两个典型复式治“城”的空间形态研究;三个典型功能性街区的空间形态研究等。论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思路框架、论文可能的创新与特色,并对汉水中游、明清时期的治所城市、城市空间形态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在梳理汉水流域聚落形态研究的总体思路下,界定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府州县治所城市。 第二章主要分析研究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发展有关的背景研究。包括汉水中游地区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着重论述了汉水中游河道的变迁以及提防设施;历史时期汉水中游城市的交通区位条件;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市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背景与基础,该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基础及商业行会制度等。 第三章为大尺度视角下,,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体系的发展及其群组空间形态研究。重点是分析并理清明清时期汉水中游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群组空间特征;明清汉水中游城市县域内、县际之间的城镇群组空间形态;并以襄阳府政域内城镇体系为例,探讨其城镇体系的空间形态格局,最终总结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为中尺度视角下,对于明清时期汉水中游11个府州县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型研究。这一章主要是整理了散见于大量方志文献和古籍中的材料,结合航拍地图等城市地形资料、以及遗存建筑的现场探勘与采访等手段,使用形态推演的方法,辨析并探讨明清时期汉水中游11个府州县治所城市的整体与内部空间形态。 第五章为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的特征研究。在上一章整体空间形态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这11个府州县城市的边界城廓形态、街巷结构与形态、主要功能区划与形态、标志性节点形态,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归纳分析,同时总结治所城市形态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六章为明清时期汉水中游两个典型复式治所城市的空间形态研究。着重对汉水中游的襄阳府城—樊城镇城、光化县城—老河口镇城这两个复式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对清末两个治“城”与镇城的空间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由于近代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明清与当代的联系是间接的。为与当代衔接,本章在探讨这两个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时,时间是从明代初年至1980年代,其中对于演变阶段的论述是仍是以明清时期为主。 第七章为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典型功能性街区空间形态研究。在治所城市中选取对城市格局影响较大、保存较好的街区或建筑功能群组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府城中的襄阳王府建筑群、治城中的南阳府衙建筑群、城下街区的谷城老街等。分析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改造的现状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徐少华,江凌;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交通与城镇经济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3 鲁西奇,蔡述明;汉江流域开发史上的环境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4 李志刚;谷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5 严铮;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多元化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初探[J];城市;2003年04期

6 周俭;陈亚斌;;类型学思路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以上海老城厢方浜中路街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1期

7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8 张闳 ,倪伟 ,廖增湖;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记忆力”[J];读书;2002年08期

9 邓祖涛;陆玉麒;;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10 米仓二郎 ,赵中枢;印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城市——方格网城市道路网的起源[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3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43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