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
本文选题:现代工程 + 多专业联合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1期
【摘要】: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毕业设计教学范式与现代工程实践相矛盾,单一学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工程革命和建筑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剖析毕业设计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提出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多专业教学资源,以优化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paradigm guided by disciplines contradicts the practice of modern engineering, and the single discipline train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gineering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market for talent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ion design and modern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and market demand, and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teachers as the guida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of multi-specialty joint graduation design. Integrate multi-specialty teaching resources to optimize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structure of the training objec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3206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专项(2013006)
【分类号】:TU-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蓉;丰燕;;联合毕业设计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2 许兆棠;张恒;汪玉祥;;整合教学资源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王杰;潘海生;孙克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以麻省、伯克利、普渡、天大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郑红霞;汪琦;赵巍;西凤茹;;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8年02期
6 张行周;;毕业设计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7 方学智,王智发;毕业设计的特点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8 梅锦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5期
9 孙伟民;;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8期
10 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朝强;谢昭莉;柴毅;;培养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洪传春;张雅静;;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润云;徐建波;龚波;;基于IPD模式的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4 张燕;温晓玲;;基于“卓越计划”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大学教育;2012年05期
5 汪金辉;侯立刚;耿淑琴;彭晓宏;吴武臣;;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借鉴[J];电子世界;2012年06期
6 贾金玲;陈光建;;探讨半工半读新模式,培养卓越工程师[J];福建电脑;2012年02期
7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9 林健;;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丁敬芝;;将德国名校教学手段引入中国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君吉;我国本科专业合成与分流培养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成胜利;中原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郑州大学;2012年
5 窦贤琨;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6 厉威成;CDIO模式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花春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静姝;地质一线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纪梦薇;美国高校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珂;教育学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小亭,廖毅娟,章争荣,孙友松,黎勉;不同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吴斌,程金林,靳晓枝;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周雨青,钱锋,吴宗汉;加强实践 注重整合——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效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张文雪;王孙禺;;从全球竞争力评价看工程教育改革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吴志军;那成爱;王沈策;;网上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罗仕鉴,陈杭渝,孙守迁;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9 齐华;;以现代工程理念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S1期
10 胡燕海;叶飞帆;;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放华;易纯;曾志伟;;大工程观视域下城市规划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3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3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