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含冰量对冻结粉质砂土变形与强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高含冰冻土 + 变形特性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10期
【摘要】:基于一系列同一温度、不同初始含冰量和应变率条件下的高含冰冻结粉质砂土的单轴压缩试验,开展了高含冰量对冻结粉质砂土变形行为和强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样中初始含冰量的增加,冻结粉质砂土的塑性增强,当初始含冰量超过210.1%后,应力-应变曲线趋近于冰的特性,可用修正的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较好地描述其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当应变率为0.083×10-3 s-1和0.467×10-3 s-1时,其初始切线模量呈非线性增大,但当应变率为0.667×10-3 s-1时,初始切线模量增大到一最大值之后转而减小,并且影响程度与应变率大小有关;当初始含冰量从32.9%增加到304.0%,冻结粉质砂土强度也是先非线性增大,然后逐渐趋于稳定,两者可用对数函数关系很好地描述。其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高含冰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
[Abstract]:Based on 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f frozen silty sand with high ice content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different initial ice content and strain rat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frozen silty sand with high ice content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ticity of frozen silty s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ice content in the sample. When the initial ice content exceeds 210.1%, the stress-strain curve approa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 Bing. The modified Duncan-Chang hyperbolic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when the strain rate is 0.083 脳 10 ~ (-3) s ~ (-1) and 0.467 脳 10 ~ (-3) s ~ (-1), the initial tangent modulus increases nonlinear, but when the strain rate is 0.667 脳 10 ~ (-3) s ~ (-1), The initial tangent modulus increases to a maximum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related to the strain rate. When the initial ice content increases from 32.9% to 304.0, the strength of the frozen silty sand increases nonlinear first and then tends to stabilize gradually. The logarithmic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be well describ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roadbed in high ice frozen soil reg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No.41023003)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No.SKLFSE-ZT-07,No.SKLFSE-ZY-02)
【分类号】:T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元林,张家懿,彭万巍,沈忠言,苗丽娜;冻土的单轴压缩本构关系[J];冰川冻土;1992年03期
2 程国栋;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1期
3 霍明;汪双杰;章金钊;金龙;;含水率和温度对高含冰量冻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0年10期
4 赖远明;程红彬;高志华;张淑娟;常小晓;;冻结砂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非线性莫尔强度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5 马小杰;张建明;常小晓;郑波;张明义;;高温-高含冰量冻结黏土强度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6 赖远明;张耀;张淑娟;金龙;常小晓;;超饱和含水率和温度对冻结砂土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7 袁文华;;人工冻土黏弹塑性本构参数反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1期
8 吕鹏;刘建坤;崔颖辉;;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动剪强度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元林,吴紫汪,何平,马巍;我国冻土力学研究新进展及展望[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2 赵淑萍,朱元林,何平,杨成松;冻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3 孙永福;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4 李海鹏;杨维好;黄家会;宋雷;朱元林;;试件形状对冻结粉土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5 于居洲;;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的桥梁施工技术[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6 赖远明;李双洋;高志华;常小晓;;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7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徐志英;王平;;路基施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6期
8 高志华;石坚;张淑娟;罗丽娟;;高含冰量冻土动强度和残余应变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6期
9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10 仇文革;孙兵;;冻土三轴冻胀应力-应变试验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成松;马巍;牛富俊;赵淑萍;;冻土工程中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思考[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永兴;王韵斌;宋西成;冯兵;;极端冰雪条件下典型红粘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王宁伟;矫军;胡文浩;;季节性冻胀对深基坑安全性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彭鹏;单治钢;钟湖平;贾海波;董育烦;;田三滑坡体非饱和滑带土中粘粒含量及含水量的变化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吉植强;季节冻土地区圆形基坑冻结壁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奚家米;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孙星亮;冻结粉质粘土细观变形机理及其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8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胡建华;多年冻土区路堤填土改良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10 黄明奎;青藏铁路粒径改良路基试验及温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王绍令;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J];冰川冻土;1982年02期
2 朱元林,张家懿;冻土的弹性变形及压缩变形[J];冰川冻土;1982年03期
3 朱元林;冻结粉砂在常变形速度下的单轴抗压强度[J];冰川冻土;1986年04期
4 蔡中民,朱元林,张长庆;冻土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以及材料参数的确定[J];冰川冻土;1990年01期
5 朱元林,张家懿,彭万巍,沈忠言,苗丽娜;冻土的单轴压缩本构关系[J];冰川冻土;1992年03期
6 王绍令,米海珍;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J];冰川冻土;1993年04期
7 赖远明;李双洋;高志华;常小晓;;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8 吴紫汪,马巍,张长庆,沈忠言;冻结砂土的强度特性[J];冰川冻土;1994年01期
9 沈忠言,彭万巍,刘永智,,常小晓;轴向压裂法测定冻土抗拉强度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1995年01期
10 李洪升,杨海天,常成,孙秀堂;冻土抗压强度对应变速率敏感性分析[J];冰川冻土;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明;汪双杰;章金钊;金龙;;含水率和温度对高含冰量冻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0年10期
2 马小杰;张建明;常小晓;郑波;张明义;;高温-高含冰量冻结黏土强度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9期
3 王永义;青藏铁路昆仑山口高含冰量冻土路堑换填保温施工技术[J];路基工程;2003年03期
4 马小杰;张生军;任君妃;;我国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力学特性研究现状[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5 李昌斌;;高含冰量冻土处理技术在柴达尔至木里铁路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4期
6 王安军;;高含冰量冻土路堑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7 阮国锋;张建明;刘世伟;张虎;苏凯;郑波;;青藏高原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压缩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2期
8 张俊兵,张志毅,傅洪贤;青藏线多年高含冰量冻土爆破漏斗的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9 常彦博;高原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堤工程[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S1期
10 马小杰;张建明;常小晓;郑波;张明义;;高温 高含冰量冻土蠕变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国玉;常斌;李宁;;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青藏高原高含冰量冻土的导热系数预测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王永义;;青藏铁路昆仑山口高含冰量冻土路堑换填保温施工技术[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2105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0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