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加筋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动点安全系数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03 15:09
【摘要】:对于地震作用下的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边坡,边坡内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十分复杂,按照已有的安全系数的方法评价比较困难。结合安全储备系数的原理,并考虑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地震荷载的共同作用,提出求解加筋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动点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定义加筋土边坡土体、土工合成材料和筋-土界面的动点安全系数,并建立数值模型。根据所定义的动点安全系数,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开发的计算工具对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动力特性数据进行记录、计算和存储,得到加筋土边坡数值模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点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动点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动点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方法对复杂的加筋土边坡工程进行的地震稳定性分析考虑了加筋土边坡不同结构的综合稳定性,比现有的分析方法更明确地反应出加筋土边坡工程中相对薄弱的结构,对加筋土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相比水平方向的地震,竖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对加筋土边坡中筋材和筋-土界面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对加筋土边坡土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Abstract]:For the geo-composite reinforced soil slope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lope is very complex, so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slop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ethod of safety fact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reserve coefficient and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loads, a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point safety factor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slop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dynamic point safety factors of reinforced soil slope, geosynthetics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soil are defined, and a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efined moving point safety facto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data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process are recorded, calculated and stored by the developed calculation tools in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dynamic point safety factor of the reinforced soil slope model under earthquake load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of moving point safety factor has good engineering applicability. The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complex reinforced soil slope works by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of moving point safety factor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prehensiv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reinforced soil slop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nalysis methods, it clearly reflects the relatively weak structure in reinforced soil slope engineering,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soil slope engineering. Seismic ac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soil,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reinforced soil.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78472,No.50778181)
【分类号】: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李安洪;许江波;;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2 张兴强,闫澍旺,陈文金;土工格栅与土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春玲,祁生文,童立强,赵法锁;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4 王环玲;徐卫亚;;高烈度区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三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5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6 刘汉龙,费康,高玉峰;边坡地震稳定性时程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7 杨涛;周德培;马惠民;张忠平;;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点安全系数法[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8 刘建军;李跃明;车爱兰;;地震载荷下岩质边坡动安全系数评价[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蒋青青;;基于Hoek-Brown准则点安全系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杨果林;刘泽;;加筋土挡墙稳定性分析的点安全系数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浪;;坝坡地震永久变形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高科;李夕兵;宫凤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叶海林;黄润秋;郑颖人;唐晓松;;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吕韬;杨建国;吴孟;何飞;;建设用地地灾危险性评估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土质及软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李书兵;苏骏;毕辉;;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陈占军;朱传云;周小恒;;爆破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动态响应的FLAC~(3D)模拟研究[J];爆破;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刘宁;张春生;;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动力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戴妙林;李同春;徐建荣;胡继刚;陈威;;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天然状态动力稳定数值计算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石崇;徐卫亚;周家文;周先齐;;动力时程响应的加卸载响应比描述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唐晓松;;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张文;巨能攀;郑达;赵建军;;基于动力响应时程特征的堆积层滑坡失稳概率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运生;苟富刚;陈宁;孙刚;马宏宇;马潇;;平武县石坎河汶川地震灾害链的成生条件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戴妙林;周文;王凤昊;;含卸荷裂隙和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分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阮永芬;复杂高边坡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分析及空间变异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枢;高广运;李天斌;;偏压隧道洞口边坡地震动力反应及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陈玲玲,陈敏中,钱胜国;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3 陈华;赵有明;张发春;;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施工工况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5 黄宗明,白绍良,,赖明;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2期

6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7 李春忠;陈国兴;樊有维;;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边坡稳定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8 李强;朱大勇;;加筋土边坡临界滑动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Development of Finite Element Limiting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Engineering Sciences;2007年03期

10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婷婷;韦克宇;;加筋土边坡工程破坏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2年16期

2 王磊;朱斌;李俊超;陈云敏;;一种纤维加筋土的两相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3 袁东进;;变分法原理计算加筋土地基沉降[J];价值工程;2013年31期

4 胡小庆;洪柳;徐光黎;杨新;蒋国武;;纤维加筋土陡坡绿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4年11期

5 柴寿喜;石茜;;加筋长度和加筋率下的稻草加筋土强度特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李强;朱大勇;;加筋土边坡临界滑动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孙勇;;考虑土性相关性的加筋土堤坡可靠度计算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1期

8 王生新;柴寿喜;王晓燕;;加筋条件和含水率对加筋土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袁雪琪,谭松林;巫山加筋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西北地质;2002年01期

10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广军;杨灿文;;基于边界积分原理的加筋土设计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华祖q;徐林荣;杨灿文;叶阳升;;包裹式加筋土边坡计算模式中边界条件的合理确定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肖成志;栾茂田;杨庆;裴建军;李敬峰;季大雪;刘伟;;考虑格栅流变性的加筋土复合体微观应力的计算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广信;介玉新;;纤维加筋土直立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及临界高度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李建;唐朝生;王德银;刘宝生;朱昆;唐伟;;纤维加筋土的抗拉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镇;周翠英;杨旭;;横等均质条件下咬合桩-加筋土联合支护的能量模型[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肖成志;栾茂田;杨庆;李敬峰;;土工格栅均布加筋土坡稳定性分析的上限解法[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婉丽;王家鼎;;信息扩散技术在加筋土路堤稳定性评价的应用[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主持人 马致远;干垒挡土墙的设计和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智凯;航道植被护坡土工试验及岸坡稳定性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2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62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