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初始缺陷尺寸和功率谱法的起重机疲劳寿命预测
[Abstract]:Based on the Kitagawa-Takahashi diagram,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initial crack size and its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crane metal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only the fatigue life limit and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threshold are used.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andom variation of load stress.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load sequence and crack closure effect on fatigue life, a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fatigue life of cran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loa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fatigue test results of the crane box-beam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lif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life, and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practical and reliabl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2B01)
【分类号】:TH21;TG113.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邓德伟;;热像法和能量法快速评估Q235钢的疲劳性能[J];材料工程;2012年12期
2 董达善,梅潇;Q235材料的Paris常数C、m及ΔK_(th)值测试[J];机械强度;2003年02期
3 徐格宁;范小宁;陆凤仪;杨恒;;起重机焊接箱形梁疲劳可靠度及初始裂纹的蒙特卡罗仿真[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0期
4 翟甲昌,王生,申增元,,李亿祥;桥式起重机焊接箱形梁的疲劳试验[J];起重运输机械;1994年02期
5 梅潇,董达善,徐祖雄;大型港口机械结构常用材料Q235的断裂韧性测度与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工学院论文专辑);2000年04期
6 徐格宁;左斌;;起重机结构疲劳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邝朴生,蒋文科,丁强,李红梅;基于知识-数学模型的起重设备剩余寿命预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赵鑫;杨强;张磊;孙志礼;;故障树与蒙特卡罗法在起重机主梁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高崇仁;贺小平;;存在裂纹缺陷的焊接箱形梁的可靠度计算[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年03期
4 殷玉枫;曾光;徐格宁;高崇仁;王志海;;起重机箱型梁疲劳裂纹与寿命预估[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0年03期
5 李东博;殷晨波;;基于现场检测的塔式起重机结构安全评估[J];工程机械;2011年11期
6 廖艺杰;光超付;;FRP加固混凝土柱的健康评估方法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8年05期
7 熊照明;;某型火炮零件的寿命统计分析[J];四川兵工学报;2012年08期
8 曹芙波;秦愫;魏宏刚;;焊接钢吊车梁抗疲劳加固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杨强;孙志礼;赵鑫;张磊;;可测量潜在故障模式的特种设备可靠寿命预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梅杏;胡吉全;张焱清;;轮胎式起重机转台结构疲劳寿命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长虹;赵礼辉;刘新田;黄虎;;基于ANFIS的桥式起重机焊接箱形梁疲劳裂纹扩展预测[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武延民;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力学机理及其工程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周迅;曲轴疲劳行为及可靠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黄海;港口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远韬;机械结构裂纹诊断的数值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郭金;高强度钢低温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牛聪民;桥式起重机机电系统动力学和控制的统一建模及其在负载升降过程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爱红;桥式起重机载荷谱获取方法及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英;40CrNi2Mo钢低温力学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冬;强夯机臂架疲劳寿命仿真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俭辉;拉压载荷下304不锈钢低周疲劳断裂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武进福;焊接钢结构疲劳理论及实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志海;基于疲劳试验的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6 曾光;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疲劳损伤和剩余寿命预估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强;插销式钢管脚手架节点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杨天存;基于MSC.PATRAN的抓斗卸船机的结构疲劳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葛宜元;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杨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剩余寿命及其损伤形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太全;陈鸿天;;具初始裂纹钢桥梁焊接构件疲劳裂纹扩展和疲劳寿命计算[J];船舶力学;2009年01期
2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J];材料工程;2011年12期
3 樊俊铃;郭杏林;吴承伟;邓德伟;;热处理对FV520B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2年01期
4 轩福贞,孙树勋,汤红卫,程德明;复合材料层板疲劳损伤的有效能耗分析法[J];复合材料学报;1997年03期
5 高镇同;傅惠民;;疲劳强度的频率分布和疲劳强度特征函数[J];机械强度;1985年02期
6 王永廉;;用累积滞后能描述疲劳损伤[J];机械强度;1993年03期
7 王永廉;一种计算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新方法[J];机械强度;1999年02期
8 魏安安;尤一匡;陆怡;高光藩;汪磊;;压力容器焊缝咬边疲劳裂纹的启裂寿命[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9 郭杏林;王晓钢;;疲劳热像法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2期
10 龙靖宇;机械设备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J];煤矿机械;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薛松柏;韩宗杰;卢方焱;禹胜林;赖忠民;;FCBGA器件SnAgCu焊点疲劳寿命预测[J];焊接学报;2008年07期
2 张伟;李兆凯;吕胜利;安国锋;;LC4铝合金预腐蚀损伤疲劳寿命预测[J];强度与环境;2011年02期
3 龙占云,张在洪,张罡;焊接对接接头疲劳寿命的预测[J];焊接;1994年10期
4 童水光;徐立;刘岩;张响;;集成铸造缺陷的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预测[J];汽车技术;2008年11期
5 邱保文;袁泽喜;周桂峰;;油气管线裂纹型缺陷的疲劳寿命预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童水光;徐立;刘岩;张响;;过程集成模型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预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12期
7 钟鸣,傅戈雁,石世宏;人工神经网络在激光涂层多冲碰撞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5年05期
8 陈刚;陈旭;白宁;李鑫;;考虑棘轮效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7期
9 王永;孙伟;;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陈勃;刘建中;胡本润;;基于小裂纹的2024-T3铝合金中心孔试样疲劳寿命预测[J];航空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影;石凯;周建宏;卢雪峰;;连续管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现状[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有河;D.泰勒;;点焊汽车构件疲劳寿命预测(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熊渊博;张发用;陈昌萍;;车门锁扣安装板焊点失效及疲劳寿命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金丹;陈旭;Kwang SooKim;;304不锈钢两阶段载荷模式下的疲劳寿命[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海斗;徐滨士;张显程;姜yN;;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的残余应力检测与寿命预测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张成成;姚卫星;王英玉;康军;;多轴非比例载荷下附加强化效应和疲劳寿命[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彤;赵明;杨峰;;铜伸缩节低周疲劳强度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8 孙国芹;尚德广;邓静;王建国;;GH4169镍基高温合金高温多轴低周疲劳性能[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9 李彦辉;黄再兴;;塑性球珊阵列封装无铅焊点热疲劳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于慧臣;李影;张国栋;吴学仁;杨晓光;石多奇;;一种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低循环疲劳行为[A];第九届全国热疲劳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丹;多轴非规则载荷下低周疲劳寿命预测[D];天津大学;2004年
2 宋占勋;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徐虹;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国尚;80Au/20Sn钎料合金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铝合金点蚀坑特征识别及其疲劳寿命预测[D];厦门大学;2014年
2 程利霞;挤压镁合金多种加载路径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力;基于有限元法的扁钢条应力疲劳寿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兆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焊接结构“虚拟疲劳试验”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5 任超;CW-200转向架重要结构部件的疲劳与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6 桑毅;激光冲击钛合金改善疲劳寿命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7 田玉杰;钛合金多轴疲劳特性及缺口件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鑫;焊锡钎料的多轴力学性能与低周疲劳寿命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汪宏;基于MATLAB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王宇;铁路货车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0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