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PHC管桩群桩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arameters of mesh size and mesh type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test with ABAQUS numerical simulation data. Then the PHC pile group model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 certain range, the pile group effect is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spac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group increases gradually, but the increasing range becomes smaller, and the pile group effect is weak after the critical pile spacing is exceeded. For different pile length condition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grou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length, and finally tends to a fixed value.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02073)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斌,陈晓平;群桩效应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2 潘纪顺,吕芝全,刘长来;喷粉桩复合地基的群桩效应的探讨及其载荷试验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2年02期
3 江玮;张海霞;高丽君;;桩基础设计的两个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张勇,张延;框架—桩筏—土体共同作用的空间分析[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谷拴成;田晓艳;李源;吴翔天;;群桩基础的可靠性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马锐;邹荣华;何晓民;;群桩基础水平位移研究[J];铁道勘察;2007年05期
7 赵宏华;韩选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8 张延;侯永峰;;桩筏基础共同作用下群桩的剪切位移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佘重九;林川;陈乐求;;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测试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年04期
10 M.Novak;H.Janes;卢应发;;群桩的动静态响应[J];土工基础;199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成原;李先俊;;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桩—结构共同工作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马智杰;葛中华;刘志珍;;灌注小桩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中的应用和群桩效应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刘明振;;某工程基础事故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虞海珍;曹军;;竖向承载作用下刚性承台群桩效应数值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黄靓;熊辉;施楚贤;;考虑群桩效应的大刚度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6 马智杰;葛中华;刘志珍;;预制小桩在软土中的工作特性和群桩效应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文忠;李杰;欧阳幸;王素梅;;振冲法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层施工工艺研究[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明振;;存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夹层场地上群桩承载力的估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李颖;王成;周淑芬;李晓红;;超长群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宰金璋;陈文;肖永正;余斯复;;层状土中扩底桩的沉降特性研究与工程实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浩;钙质砂中桩基工程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董平;砼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孔纲强;群桩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徐令宇;桩基础水平响应计算方法及其抗液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慧;基于单桩p-y曲线的侧向受荷群桩性状预测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晋;黄土桩基桩土共同作用性状仿真与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徐志军;基桩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及可靠度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建军;土—细长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洁;横向静载群桩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孙冬梅;水平荷载作用下大直径桩的p-y曲线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冯世挺;横向承载群桩的有限元计算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波;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平;桩—土—承台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薛涛;深水环境下复杂桩基础工程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闫冠秀;桩土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8 韩勇;地震水平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动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周悹鹏;水平荷载下桩基工作性状的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华旦;杭州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9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0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