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弹塑性模型与计算分析
[Abstract]:Most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s of portal double-row anti-slide piles regard the rock-soil mass between piles as elastic material and the rock-soil mass as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which mak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anti-slide pile differ greatly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Assuming that the rock and soil between piles and rows are elasto-plastic materials, an elasto-plastic calcu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he model regards the rock-soil mass between piles and rows as a combination of linear elastic elements and plastic elem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of soil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of anti-slide pile in front and rear rows. Firstly, the total stress of soil between piles is obtained by the known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nd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force shift. According to the Lade-Duncan model,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elements are derived, and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anti-slide pile is calculated by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Finally,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f ANSY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internal force diagram of the double row anti-slide pile of gantry type is obtain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elastic model shows that the elastic-plastic model is closer to the monitoring value than the elastic model.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41102171)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资助(No.2013T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No.2012M52155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2011QNZT115)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先;;用直接刚度法计算抗滑桩[J];路基工程;1989年06期
2 石晓敬,佴磊;抗滑桩设计载荷计算的初步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19期
3 杨建国;贾学明;赖思静;;桩身预应力抗滑桩设计方法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陈为,胡国祥;子结构法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5 亢会明,马骥,刘涛;框架式抗滑桩在井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4年06期
6 桂树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计算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杨力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3期
8 姚元锋;赵晓彦;;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试验方法的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2期
9 张立;李增凯;师先银;;某粮库桩板式挡土墙设计[J];粮食流通技术;2010年01期
10 鲁绪文,王伍军,汪晓光,吴桂芹;填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抗滑桩设计方案的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刘浩宇;应秀梅;徐椿景;傅向荣;;抗滑桩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涌涛;范涛;;钢管混凝土抗滑桩承载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童广勤;苏爱军;冯明权;;基于土拱效应的桩板式挡土墙的挡土板结构设计[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4 徐良德;;抗滑桩桩前滑体出现塑性变形时抗力分布的初步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5 孙帮文;焦向阳;;滩坪滑坡防治工程大截面抗滑桩施工技术[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6 徐俊;徐光黎;张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桩内力计算[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7 王羽;柴贺军;许强;唐胜传;;h式抗滑桩相似结构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琚晓冬;冯文娟;朱金明;;桩后土拱作用范围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戴朝铭;;抗滑桩施工监理要点[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10 唐芬;郑颖人;杨波;;双排抗滑桩的推力分担及优化设计[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赵海燕;捆绑式抗滑桩获专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众志成城保信誉[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李佩山 刘德联;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首推力[N];人民铁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丽;新型桩锚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杨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抗滑加固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胡晓军;边坡加固工程支挡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仁平;软土地基中被动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7 蒋良潍;松散斜坡体锚、桩加固作用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方;斜山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董捷;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胡启军;长大顺层边坡渐进失稳机理及首段滑移长度确定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浩;单桩悬臂法设计的改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强;抗滑桩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焦文秀;人工挖孔抗滑桩施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吴汉辉;埋入式抗滑桩模型试验及其工作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陶海冰;GIS平台下的滑坡中抗滑桩一体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6 石晓敬;抗滑桩分析计算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聂文波;岩石边坡治理中桩锚结构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郑筱彦;抗滑桩支挡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韩冰;延安地区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抗滑桩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沈鑫;抗滑桩治理滑坡的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0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4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