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日照大学城规划建设总结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08 10:46
【摘要】:在高校扩招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原来的高校用地面积严重不足,高校的发展也受到空间用地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大学城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型的建设模式,逐渐成为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新型城市空间。特别对于沿海城市和发达的内陆城市而言,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动了当地高等教育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日照大学城建设的历程、特征进行总结,研究这种非经统一规划,而是渐进性的在城市的某一区域集聚,最后形成高校校园集中存在的城市片区。对大学城建设的背景等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大学城的建设特征,研究大学城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城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首先,回顾日照大学城的建设历程,探讨其建设背景及形成机制,对大学城的相关规划进行概述。其次,介绍大学城的建设特征,从功能区位、建设过程、布局模式、建设模式等方面分析。再次,深入研究大学城建设对城市的影响,分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城市层面主要研究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城市文化方面的影响。社区层面主要研究大学城建设对社区经济、社区居民、社区文化、社区交通的影响等。通过发放问卷等搜集一手基础资料,分析大学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总而言之,大学城是城市发展的产业,也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对于大学城的实践性的理论还在发展中。本文力求以日照大学城为例,对大学城的建设特征和影响进行分析,为以后其他大学城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进一步完善大学城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体系。这对实现大学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精神和意义,对促进日照大学城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平,陈小东;大学城概念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俞建伟;国外大学城概览[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方莉;毛祖桓;;我国大学城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2期

5 杨淼玲;费龙;关英敏;;长春市大学园区发展特点及选址原则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李雪垠;张小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大学城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昊;弹性与共享:大学城规划[J];城市规划;2001年09期

8 王宁,朱烈建;高教区规划探讨──以杭州市省属建设用地高教区块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5期

9 任春洋;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10 陈秉钊,杨帆,范军勇;知识创新区:科教兴国与"大学城"后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一娟;[N];经济参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小东;大学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泱;“教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若干新问题初探[D];清华大学;2004年

3 上官琳;我国大学城开发现状及开发运作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孟永红;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玲;新开发大学城用地布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7 林臻;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胡蓉;我国大学城的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春海;我国大学城资源共享及联动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7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57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