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社会结构变化影响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03:44
【摘要】: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包括神庙、宗祠、街巷、风水桥等,这些公共空间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所需,更是承载着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轨迹,它们是村民的精神寄托。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种神庙、宗祠等都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甚至被拆除。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传统村落中变化最大的是其社会结构的改变,现代社会以前,传统村落的中的社会结构大多数是由血缘和地缘所决定的,现如今各种多元化组织涌入村落中,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社会结构的改变是否对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有影响?如果有,那么是如何影响的?我们又应该如何保护?本文撰写的过程中,为了贴近生活,深入实地,特意选择了笔者所参与的调研的湖南新田县谈文溪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结构角度对当前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谈文溪村的实际情况,寻找应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的最优策略,从而实现保护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最终目的。本文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由六个章节构成,对谈文溪村的村落公共空间保护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准确说明本文选择研究对象的概念,从而让读者初步了解本文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第二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分别对社会结构和公共空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两章的的基础。第三章分析了传统村落社会结构变化的因素与内容,并找出影响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变化的根本原因。第四章分析了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的构成因素,并分析了社会结构变化对公共空间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五章与第六章,第五章通过一个案例分析和结合前文总结得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更新的原则和目标。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通过对谈文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走访部分村民,对谈文溪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历史发展以及当前的用地、经济、环境等现状进行简要的阐述说明。其次,针对谈文溪村当前的公共空间情况加以分析,并立足于这一基础上对该村存在的公共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结合该村的真实情况,有目的地确定目标。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其他相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添砖加瓦,贡献绵薄之力。
【图文】:

网箱,耐冲刷,石笼,施工简单


逡逑项目地点位于贵州桐梓中关村,村子分为东西两边,中间被一条河横穿而过,逡逑只有一条窄窄的土路可连接(如图5-1所示)。由于位于山地,夏季时村民往往逡逑受到洪水的影响,过河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逡逑(图5-1现状,图片来源于谷德设计网)逡逑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施工,设计团队选择了石笼网箱工艺制作桥墩,,装填石料逡逑后绑扎成石笼网箱,其特点施工简单,造价便宜,稳定性好,耐冲刷(如图5_2逡逑所示)。并且在长时间的河水冲刷中,石头缝隙直接会沉积一些泥沙,久而久之逡逑会长出植物,与自然融为一体。逡逑28逡逑

桥面,灯杆,扶手,团队


逡逑(图5-2石笼网箱,图片来源于谷德设计网)逡逑桥面的材料是钢跳板,常用来做脚手架的成品材料,镂空的材料使过桥这个逡逑行为变得丰富起来(如图5-3所示):逡逑W逡逑(图5-3桥面,图片来源于谷德设计网)逡逑桥身和桥面不免使人觉得有些冰冷,所以在扶手和灯杆上设计团队就地取逡逑2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01期

2 贺雪峰;;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2年10期

3 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陶琳;;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5 贺雪峰;;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郑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7 贺雪峰;;差序格局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8 贺雪峰;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10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胡彬彬;吴灿;李红;杨帆;王安安;;“江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与建议[N];光明日报;2015年

2 胡彬彬;;我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现状与保护思考[N];光明日报;2012年

3 陈柏峰;;乡土逻辑植根于熟人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胡彬彬;张同标;;湖湘文化的建筑情怀[N];湖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姜敏;自组织理论视野下当代村落公共空间导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刘伟;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齐朦;江南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整合与重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赵华梅;现代性视域下村落传统公共空间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许琰;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差序格局视角下人民公社的生活逻辑[D];上海大学;2013年

5 王淑佳;社区营造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6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