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分析的北京老城地铁站域微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1:30
【摘要】: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正经历着巨大转型——由快速“版图扩张”逐步向强调内涵的“存量优化”方向转变。在这一新常态下,密切关注城市空间尤其是城市已建成空间中不断涌现的新要素、新动态,进行合理挖掘潜能、并优化完善,已成为城市迈向更高品质,实现更优职能的重要且必由的发展路径。轨道交通植入城市空间,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型城市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轨道交通而来的大量人群,以及商业、居住和公共活动等城市功能,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形成了复合、多样的城市空间——站点影响域。对于这一区域真实状态的认识,是建筑师和规划师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传统的规划和建筑学尺度的研究并不足以呈现出该区域复杂的空间状态和行为现象,因而提出以“建成环境”与“活动行为”两要素为指标的耦合分析方法,即通过呈现城市空间物理性质和使用状态的差异,在城市设计范畴内对站点影响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和系统性的观察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优化设计。论文选取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10min服务区作为站域范围的一个理想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站点区域。本文主要以站点区域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分析方法,将其城市空间的影响要素总结为公共空间、功能设施、交通路网和环境设施,将站域内行人同的活动行为分类为公共活动、商业活动、交通活动和休憩活动。通过对历史城区的调研情况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历史风貌型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和行人的活动行为要素,并通过耦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比对,通过Arcgis与SPSS软件对比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站域范围进行城市空间物理性质和使用状态的差异进行研究,探究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融合间存在的城市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图文】:
第 1 章 绪论政策介入:城市修补的提出由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大多为全封闭式的建设方式,所以轨道站域的出入方式只能通过出入口,这导致轨道站域的出入口处会出现大量的聚集人群。所以,,问题的焦点就聚集在了轨道交通站点处,而周边的站域空间则成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区域。尽管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知识范畴中,少有涉及轨道交通本身的运营管理或是空间疏导,但站域空间仍属于城市建成环境的一环,同时也是与轨道交通本身连接最为紧密的一环。如何解决受轨道交通影响而引发的城市建成环境问题,就成为城市设计中较为紧要的研究问题。
图 1-2 轨道站点的功能分类流程Figure 1 -1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track site来源:作者改绘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老城区轨道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区,其中共有条及轨道交通线路,43 个交通站点。同时,笔者的研究重点是轨道站域内建成境与人群的活动行为的关系,再根据北京旧城站点所处的区位,及 TOD 理论所定义的轨道站点步行合理区范围内的现状用地情况,参考北京中心城控制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4
本文编号:2682720
【图文】:
第 1 章 绪论政策介入:城市修补的提出由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大多为全封闭式的建设方式,所以轨道站域的出入方式只能通过出入口,这导致轨道站域的出入口处会出现大量的聚集人群。所以,,问题的焦点就聚集在了轨道交通站点处,而周边的站域空间则成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区域。尽管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知识范畴中,少有涉及轨道交通本身的运营管理或是空间疏导,但站域空间仍属于城市建成环境的一环,同时也是与轨道交通本身连接最为紧密的一环。如何解决受轨道交通影响而引发的城市建成环境问题,就成为城市设计中较为紧要的研究问题。
图 1-2 轨道站点的功能分类流程Figure 1 -1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track site来源:作者改绘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老城区轨道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区,其中共有条及轨道交通线路,43 个交通站点。同时,笔者的研究重点是轨道站域内建成境与人群的活动行为的关系,再根据北京旧城站点所处的区位,及 TOD 理论所定义的轨道站点步行合理区范围内的现状用地情况,参考北京中心城控制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晓玲;董奇;;再谈异用行为——公共空间行为调研的新视角[J];新建筑;2014年06期
2 付帅;扈万泰;;基于中英比较的街道空间设计标准适度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4年09期
3 童明;;扩展领域中的城市设计与理论[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1期
4 孙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6期
5 黄明星;;浅议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J];城市建筑;2012年17期
6 胡赛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破坏行为成因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园林;2013年01期
7 华佳;;浅析日本CASBEE评价体系[J];住宅产业;2012年05期
8 孙靓;;机动化时代的城市步行化——当代城市步行化特征辨析[J];华中建筑;2012年03期
9 王建国;;城市设计面临十字路口[J];城市规划;2011年12期
10 戴洁;张宁;何铁军;陈晖;;步行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范围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2682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8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