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一方面促进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乡村的空间形态产生了冲击,使得古村落中的风貌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古色古香的乡村生活景象变成了千村一面、毫无生机的城市化产物,亟需我们去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探究深层次的空间组构。古村落是文化的活化石,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它决定着村落形态的未来。纵观学术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大多研究都只是处于静态定性研究阶段,只是通过现场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缺乏对空间形态定量化科学的分析,只单纯的研究空间,没有考虑到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本文在思想上贯穿着党中央关于传统村落发展的最新政策体系,结合扎尕那古村落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力求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下,传统村落跳出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聚落模式,满足地方文脉的诉求,使得“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的原生态乡村生活得以回归。扎尕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北部,距离县城28公里,扎尕那原意是“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的石城,2016年扎尕那入选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作为入选的重点保护的村落,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的文化内涵。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在定性研究中运用文献阅读法,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通过实地调研、采访等形式,对扎尕那的空间形态、地理人文、建筑风格有一个宏观直接的了解;在定量分析中,创新性的将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引入到西北地区,运用到甘南藏族地区传统聚落的研究中,通过宏观层面——扎尕那村落整体层面,中观层面——扎尕那公共活动空间,微观层面——扎尕那建筑单体层面三个层次分别对扎尕那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和计算,试图揭开表面空间形态之下的神秘面纱,深入研究表面形式底下的深层次的结构特征。通过定性加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了扎尕那空间形态的构成。通过研究,总结出扎尕那空间发展的几个层次的影响因素,力求为藏族传统村落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指导,从而使得传统村落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为传统村落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撰写该论文的背景来源,探讨了论文研宄的目的及意义,并且对国内外关于空间句法与传统村落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总结,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有个明晰的了解,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将论文框架进行梳理,便于论文的写作。第二章是空间句法理论在传统聚落空间中的应用。对空间句法理论进行概述,对核心的理论进行解读。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主要研究了轴线分析法、凸状多边形法和视域分割法。对空间的量化指标选取了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可理解度等变量。第三章是扎尕那聚落物质空间概况。对扎尕那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进行研究,并且根据扎尕那县志和相关历史资料,将扎尕那物质生长更替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定居阶段(唐以期)、发展阶段(唐、宋、元、明)、鼎盛阶段(清、明国)、衰落阶段(1949—2000年)、再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扎尕那的空间生长主导因素方面,分为外部影响因素、村落整体空间层面影响因素、村落内部空间层面影响因素、住宅单体层面上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是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在前几章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扎尕那的整体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建筑空间进行句法分析,量化指标选取了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可理解度等。第五章对句法结果进行解读,分别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村落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研究,得出了扎尕那空间形态的深层次组构特征,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藏族传统聚落形态的保护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熹;车震宇;;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村落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J];华中建筑;2012年09期
2 ;Research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7期
3 朱东风;;基于空间句法(Spacesyntax)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以苏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12期
4 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5 伍端;空间句法相关理论导读[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6 茹斯·康罗伊·戴尔顿,窦强;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7 张愚;空间的可见性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5年01期
8 刘仁义;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师;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宇倩;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兰若;安多藏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叶坤;基于空间句法的凤凰古城街巷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艳;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艺佳;基于空间句法的荣巷古镇街区空间特征分析[D];江南大学;2009年
6 揭鸣浩;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晓冬;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明清西递为例[D];东南大学;2004年
8 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713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1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