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场所理论的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7:1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特色小镇、创意产业园、文化园等逐渐成为开发建设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文化园、主题文化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在相关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很多地区的文化园都是简单的模仿甚至复制。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设计背后的文化缺失,即设计背离了文化基础。因此,此类园区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延续场所文脉。本文基于场所理论,以梅山文化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场所理论下的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方法,梳理梅山文化园空间中场所感的营造策略,旨在为其它同类型的设计和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与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基础理论研究,界定本文所研究的梅山文化园空间的概念,详细论述场所理论,并确定场所理论下的空间建构要素,即场所“关系”、场所“空间”与场所“特性”,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场所理论下的空间建构方法,在场所建构要素的基础上,从场所“关系”的延续、场所“空间”的营造、场所“特性”的表达三个层面,对场所理论下空间建构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章基于场所理论的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方法,充分考虑梅山文化园的特点,即其山地环境和梅山文化的背景,提出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的原则,分别从场所“关系”设计、场所“空间”设计、场所“特性”设计对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和讨论。第五章梅山文化园梅艺村设计实践探索,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设计项目来论证梅山文化园空间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探讨如何将场所理论运用于设计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苏州古典园林空间渗透性边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施维;;场所精神的建构与归属感的获得[J];山西建筑;2011年18期

3 刘珊;;环境、类型、精神——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核心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1期

4 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5 张馨元;;以空间渗透突破园林空间局限的扩展手法[J];中华建设;2008年07期

6 康保成;;自然环境与建筑[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7 盛露鸣;王云;;寻找失落的空间——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场所特征的流变与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俞剑光,宋燕伟;公众参与: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利益最大化[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6期

9 邓波,王彦丽;建筑空间本质的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8期

10 王文元;略论城市人文环境[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莹;基于梅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乡村建筑环境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东阳;基于地域性的建筑外立面色彩表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周榕;基于梅山文化影响下的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张梦蕾;当代城市水景观审美与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王明月;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蒋玉文;蚩尤故里论证与安化旅游环境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6 肖璇;论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D];湖南大学;2010年

7 吕芬;基于坡地地形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冯凌;融合街道空间的建筑界面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郭ng;基于环境心理体验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D];清华大学;2007年

10 王磊;城市住区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1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