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量化分析的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13:03
【摘要】:在漫长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利益等因素相互交织,最终让商业性街道拥有别具一格的空间形态,丰富着城市公共空间。另外,丰富的物质空间形态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商业性街道因此成为了人们日常行为活动最集中的场所。本论文从步行者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在系统理论与数据研究两者并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步行者行为与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间的相关性。此外,本论文也对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相关指标参数的适宜值作了进一步拓展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现状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与行为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样本,从而找到相关空间形态变量适宜值;另一方面通过概念方案设计与真实案例评析来检验适宜值的可行性,最终形成一套“以人为本”的指标构建体系,为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对当下商业性街道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与相关理论两条线索进行梳理。一方面,从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中认识到空间形态的本源与功能;另一方面,从相关理论研究发展中认知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的行为学与建筑学交汇背景,更好地把握当前商业性街道空间研究动向,确定本次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在数据采集部分,论文引入环境行为学调研方法,对各类型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分析部分,则引入SPSS数理分析软件,通过对广州四条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的深入分析,研究步行者行为与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步行者行为与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间的确存在着一定关系,城市级商业性街道的活力与人行道宽度、高差、界面透明度、店面密度这四项变量关系密切;而生活化商业性街道则更受人行道宽度、人行道长度、界面透明度、店面密度这四项变量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寻找不同类型的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变量适宜值,并对各个空间形态变量进行指标构建,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导则。另外,论文最后通过概念方案设计与实际案例评析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检验设计导则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并为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可操作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境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这句言简意赅的名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人自觉地、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反作用。源是人的动机和需要,环境的潜在功能为行为人对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了六个层级:(1)生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的需要[7]。将这些需要层级与环境联系来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环境功能是第一性的。针对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存在不同看法,环境决的因素;环境可能论认为人的行为可能影响环论相较前两者相对温和,认为行为与环境之间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出现的以广场为中心的和以多功能为核心的商业步行空间形态奠定了古代西方商业空间形态,同时,对日后世界商业空间形态产生深远积极的借鉴意义。工业革命的发展让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欧美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传统的商业广场、商业建筑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商业的需求。大型百货商店、拱廊商业街,这两种新型商业空间形态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商业空间发展,同时,人们意识到商业空间是城市行为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是体现街区优越性的标志,因此各大型百货商店占据街道、城市干道重要拐角处,小型商铺布置在道路两旁,商业活动也从广场空间逐渐扩展到街道两旁线性空间中,由此,现代商业街基本雏形产生并以一种新型商业空间形态得到广泛认可(图 2-2)。往后几十年里,人们不断结图 2-2 米兰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来源:http://scenery.nihaowang.com/talkscenery/4796.html)Fig2-2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From:http://scenery.nihaowang.com/talkscenery/4796.html)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境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这句言简意赅的名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人自觉地、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反作用。源是人的动机和需要,环境的潜在功能为行为人对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了六个层级:(1)生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的需要[7]。将这些需要层级与环境联系来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环境功能是第一性的。针对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存在不同看法,环境决的因素;环境可能论认为人的行为可能影响环论相较前两者相对温和,认为行为与环境之间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出现的以广场为中心的和以多功能为核心的商业步行空间形态奠定了古代西方商业空间形态,同时,对日后世界商业空间形态产生深远积极的借鉴意义。工业革命的发展让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欧美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传统的商业广场、商业建筑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商业的需求。大型百货商店、拱廊商业街,这两种新型商业空间形态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商业空间发展,同时,人们意识到商业空间是城市行为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是体现街区优越性的标志,因此各大型百货商店占据街道、城市干道重要拐角处,小型商铺布置在道路两旁,商业活动也从广场空间逐渐扩展到街道两旁线性空间中,由此,现代商业街基本雏形产生并以一种新型商业空间形态得到广泛认可(图 2-2)。往后几十年里,人们不断结图 2-2 米兰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来源:http://scenery.nihaowang.com/talkscenery/4796.html)Fig2-2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From:http://scenery.nihaowang.com/talkscenery/4796.htm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宁;杜豫川;;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5年02期
2 陈泳;赵杏花;;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J];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3 徐磊青;康琦;;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
4 黄烨R
本文编号:271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1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