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界壳理论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0:54
   开放性是城市滨水空间的本质属性和应有之义。作为衔接城市空间和水域环境的系统边界,其开放性直接影响城市内部和水域环境之间的联通程度。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背景下,借助界壳理论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进行研究,探讨影响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空间要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空间优化策略以塑造适度开放滨水空间,实现滨水空间的活力重塑,是本文的研究主旨。首先,从开放趋势、现实问题、理论契机三个方面阐述,以界壳视角切入进行滨水空间开放性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案例研究归纳总结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界壳理论的理论核心——开放性,寻找二者契合点。其次,通过阐释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基本特征、表达机制、构成要素与界壳参数、界壳开放度计算的内在关联,对滨水空间开放性进行系统的界壳描述:城市滨水空间包含形态界壳、功能界壳、交通界壳、景观界壳、空间界壳5个多维界壳,以及岸线形态、建筑功能、道路面积、景观廊道宽度、建筑间口宽度等13个子界壳,以此建立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构建滨水空间开放性界壳的检验模型,一是定性、定量分析滨水空间构成要素的开放性,得到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空间特征评价;二是通过调研获取的市民活动数据,分析市民的活动特征,通过市民活动强度的非空间特征校核空间构成要素假说的有效性。然后,将上述检验模型引入大连黑石礁——星海湾滨海空间进行实证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开放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和对比检验,找出滨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确定影响开放性的关键因子,为滨水空间优化策略的提出指明方向。最后,从形态、功能、交通、景观、空间5个方面提出适度开放的滨水空间优化原则和优化策略。包括“水绿”取向原则、多维交混原则、层次渐变原则等5个原则;人水和谐的岸线形态、逐层跌落的高度控制、梯度变化的功能混合、等级递减的交通组织、网状联系的蓝绿系统、通透开敞的建筑界面等10个优化策略。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开放趋势:人与水的双向互动诉求
        1.1.2 现实问题:滨水空间的开放“度”问题
        1.1.3 理论契机:界壳理论应用的空间转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城市滨水空间
        1.4.2 开放性
        1.4.3 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
        1.4.4 界壳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滨水空间开放性研究
        1.5.2 界壳理论研究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界壳关联
    2.1 滨水空间开放性解析
        2.1.1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2.1.2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表达机制
        2.1.3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构成要素
    2.2 界壳理论基础
        2.2.1 界壳理论基本概念
        2.2.2 界壳原理和方法论
        2.2.3 界壳要素及其量化
    2.3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界壳描述
        2.3.1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多维界壳存在
        2.3.2 滨水空间开放性界壳的空间要素构成
3 滨水空间开放性界壳的检验模型构建
    3.1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空间特征评价
        3.1.1 滨水空间开放性界壳的开放性量化
        3.1.2 开放性界壳的空间特征分析方法
    3.2 基于市民活动强度的非空间要素检验
        3.2.1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二象性
        3.2.2 滨水空间的市民活动强度测度
        3.2.3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空间测度与市民活动强度检验
4 滨水空间开放性实证研究——以大连滨海空间为例
    4.1 大连滨海空间现状分析
        4.1.1 大连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1.2 大连滨海空间类型划分
        4.1.3 研究区域概况
    4.2 滨海空间开放性的空间特征测度
        4.2.1 形态界壳
        4.2.2 功能界壳
        4.2.3 交通界壳
        4.2.4 景观界壳
        4.2.5 空间界壳
        4.2.6 滨海空间开放性的空间特征综合评价
    4.3 滨海空间的市民活动特征分析
        4.3.1 市民的基本属性分析
        4.3.2 市民的出行规律分析
        4.3.3 市民活动强度的分布特征分析
    4.4 基于市民活动特征的实证检验
5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优化策略
    5.1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优化原则
        5.1.1“水绿”取向原则
        5.1.2 多维交混原则
        5.1.3 便捷可达原则
        5.1.4 层次渐变原则
        5.1.5 适度尺度原则
    5.2 滨水空间开放性的优化策略
        5.2.1 形态优化策略
        5.2.2 功能优化策略
        5.2.3 交通优化策略
        5.2.4 景观优化策略
        5.2.5 空间优化策略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和不足
    6.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表格目录及来源
附录B 大连滨水空间市民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芳;刘代云;;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优化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4年10期

2 金海燕;;人的滨水——哥本哈根滨水空间开发建设理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8期

3 曹现强;王超;;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路径探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8期

4 羊凤翔;郑志;;基于互动关系下的城市滨水区设计要素探讨[J];福建建筑;2012年04期

5 钱芳;金广君;;基于可达的城市滨水区空间构成的句法分析[J];华中建筑;2011年05期

6 王花兰;曹伟;巩亮;刘大鹏;;高速公路界壳论及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鲍如昕;;城市华庭的柔性界面[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8 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9年S2期

9 刘瑛;孟会民;牛瑾琦;;用界壳论谈气象事业发展[J];科技资讯;2007年09期

10 钱欣;城市滨水区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J];中国园林;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磊;城市滨水空间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5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85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