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创作中对传统聚落形态的继承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06:49
现如今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建筑领域在更加开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如形式空洞,缺乏内涵的建筑大批涌现,建筑与文化的脱节让建筑师们开始反思,并将目光转向了传统聚落这一文化载体。传统聚落作为人类物质文明重要的外在呈现,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同时更饱含有人类辉煌的历史文化,在时代转换的背景下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值得当今学习和借鉴。本文以聚落形态的当代传承为思考主线,首先通过对传统聚落在共性层面上的形态及其多样化的特征进行解析归纳,探寻聚落形态中的特质潜力,传达聚落形态当代传承的价值。其次通过对聚落形态传承理论的解读,从线性角度解析传承理论发展的脉络,并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语境,解析传统聚落形态传承的背景、脉络、原则以及问题与误区。最后在传承价值和传承理论的铺垫之下,结合中国当前建筑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项目,从模仿再现、解析重构、抽象隐喻三个渐进层级的角度,在宏观的布局到微观的构件要素等不同层面探寻当代建筑创作中对聚落形态继承的策略。在策略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参与的实践项目对部分传承策略进行例证并总结经验。全文在递进层级的渐进下,理论论述结合案例的分析佐证,旨在...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聚落形态的
1 绪 论及部分国外设计师的实践案例,以此进行横向比较,突出同等策略趋同表征下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的对比。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就概念上来讲,当代建筑创作策略的研究应该针对大量并且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践群体,而这个群体在中国数以万计,无比庞大,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显然是不可能研究下去。故此,作者在对一定数量实践案例的阅读和归纳的基础上,将与文中对聚落形态继承策略相关的样本案例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诸如实验性建筑师、先锋性建筑师等具有“示范性”作用的主流建筑师或事务所的实际项目及构思方案上(图 1.2)。一方面,主流建筑师的作品和设计理念符合时代特色,契合论文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另一方面,主流建筑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作品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是其他建筑师优先学习和参照的样本。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扎在早年曾经跟随其导师费尔南多·塔欧拉①研究过大量葡萄牙聚落及民居,其作品中常见的转折错动的形体与聚落中建筑群体和街巷错动无序的界面颇具关联。查尔斯·科里亚(Charles Correa)在基于对印度传统乡土聚落及房屋的研究,产生了其自身特有的建筑哲学。科里亚深谙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观念,注重饱含地域特色的当地美学与东方哲学的融合应用,创造出了适用于印度本土人文特征与气候特点的创新性建筑之路,提出了“漫步建筑理论”等观点,是印度地域性建筑领域的代表人物。哈桑·法赛(Hassan Fathy)在对埃及本土以及北非等古老村落的研究与借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新的建筑秩序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J]. 祝晓峰.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7(09)
[2]若即若离——从龙美术馆的空间组织逻辑谈起[J]. 金秋野,张霓珂. 建筑师. 2016(06)
[3]向互联网学习城市——“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底层逻辑探析[J]. 周榕. 建筑学报. 2016(05)
[4]从未停止构想与求证的实践家原广司——从“聚落现实”到“宇宙构想”[J]. 陈伟杰,侯勇军. 城市环境设计. 2015(04)
[5]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J]. 杨贵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6]隈研吾建筑思想研究[J]. 王发堂. 建筑师. 2013(06)
[7]聚落文化与形式抽象——辽宁省文化场馆概念设计方案解析[J]. 高德宏,满姗. 中外建筑. 2013(12)
[8]“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J]. 刘家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5)
[9]浅谈建筑的消隐[J]. 刘景阳. 中外建筑. 2013(09)
[10]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 浦欣成,王竹,黄倩. 建筑与文化. 2013(08)
博士论文
[1]道家思想与建筑环境营造研究[D]. 周雅.天津大学 2014
[2]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 徐健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林志森.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 金通.浙江大学 2016
[2]传统聚落空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D]. 沈莹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聚落形态的内部空间初探研究[D]. 林睿.浙江大学 2013
[4]日本当代建筑空间特性研究[D]. 李倩.天津大学 2012
[5]浙江省传统聚落肌理形态初探[D]. 王挺.浙江大学 2011
[6]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用初探[D]. 苏海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7]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D]. 刘鹏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2310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聚落形态的
1 绪 论及部分国外设计师的实践案例,以此进行横向比较,突出同等策略趋同表征下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的对比。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就概念上来讲,当代建筑创作策略的研究应该针对大量并且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践群体,而这个群体在中国数以万计,无比庞大,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显然是不可能研究下去。故此,作者在对一定数量实践案例的阅读和归纳的基础上,将与文中对聚落形态继承策略相关的样本案例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诸如实验性建筑师、先锋性建筑师等具有“示范性”作用的主流建筑师或事务所的实际项目及构思方案上(图 1.2)。一方面,主流建筑师的作品和设计理念符合时代特色,契合论文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另一方面,主流建筑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作品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是其他建筑师优先学习和参照的样本。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扎在早年曾经跟随其导师费尔南多·塔欧拉①研究过大量葡萄牙聚落及民居,其作品中常见的转折错动的形体与聚落中建筑群体和街巷错动无序的界面颇具关联。查尔斯·科里亚(Charles Correa)在基于对印度传统乡土聚落及房屋的研究,产生了其自身特有的建筑哲学。科里亚深谙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观念,注重饱含地域特色的当地美学与东方哲学的融合应用,创造出了适用于印度本土人文特征与气候特点的创新性建筑之路,提出了“漫步建筑理论”等观点,是印度地域性建筑领域的代表人物。哈桑·法赛(Hassan Fathy)在对埃及本土以及北非等古老村落的研究与借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新的建筑秩序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J]. 祝晓峰.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7(09)
[2]若即若离——从龙美术馆的空间组织逻辑谈起[J]. 金秋野,张霓珂. 建筑师. 2016(06)
[3]向互联网学习城市——“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底层逻辑探析[J]. 周榕. 建筑学报. 2016(05)
[4]从未停止构想与求证的实践家原广司——从“聚落现实”到“宇宙构想”[J]. 陈伟杰,侯勇军. 城市环境设计. 2015(04)
[5]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J]. 杨贵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6]隈研吾建筑思想研究[J]. 王发堂. 建筑师. 2013(06)
[7]聚落文化与形式抽象——辽宁省文化场馆概念设计方案解析[J]. 高德宏,满姗. 中外建筑. 2013(12)
[8]“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J]. 刘家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5)
[9]浅谈建筑的消隐[J]. 刘景阳. 中外建筑. 2013(09)
[10]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 浦欣成,王竹,黄倩. 建筑与文化. 2013(08)
博士论文
[1]道家思想与建筑环境营造研究[D]. 周雅.天津大学 2014
[2]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 徐健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林志森.天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 金通.浙江大学 2016
[2]传统聚落空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D]. 沈莹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聚落形态的内部空间初探研究[D]. 林睿.浙江大学 2013
[4]日本当代建筑空间特性研究[D]. 李倩.天津大学 2012
[5]浙江省传统聚落肌理形态初探[D]. 王挺.浙江大学 2011
[6]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用初探[D]. 苏海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7]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D]. 刘鹏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2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8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