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生产电预热模型
本文关键词: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生产电预热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SAGD生产 电加热预热 叠加原理 多井干扰 变功率
【摘要】:双水平井SAGD技术的预热方式有两种:蒸汽循环预热和电加热。与蒸汽循环预热方法相比,地层的非均质性对电加热方法影响较小。电加热能够比较均匀地预热近井周围地层,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保证蒸汽顺利注入地层。建立了双水平井SAGD电预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SAGD独特的布井方式,利用叠加原理处理多井干扰问题;并且对变功率注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模型可以求得任意时刻地层中各点温度分布;同时,给定加热功率和原油被加热的温度可以确定预热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的注入热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预热过程中逐步增加热功率可以获得最佳的预热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4-005-006)
【分类号】:TE345
【正文快照】: 引言 双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l-5](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采稠油油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地层预热阶段和重力泄油阶段[—8],预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SAGD开发的整体效果。常见的预热方式[9]有蒸汽循环预热和电预热两种方式。蒸汽循环预热井下管柱结构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泓;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J];油气井测试;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洪国;;稠油电加热最优PID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陈强;;电加热系统最优PID参数自整定控制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S1期
3 薛向东;周济福;刘曰武;;机采油井井口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0年05期
4 范家伟;杨树人;李梦;;GKA超导热洗清蜡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6期
5 马春红;吴晓东;石崇兵;;热管改善油井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理论研究[J];石油学报;2006年01期
6 桂烈亭;刘贵满;马春宝;张世民;;稠油蒸汽驱生产井井筒温度计算[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吴国云;余福林;;稠油有杆泵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场预测[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12期
8 卢德唐;侯彬彬;王磊;;考虑井筒热效应的气体井底压力计算[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高强;李兆敏;李松岩;石延辉;;彰武地区稠油井产出液井筒流动规律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磊;多层油藏渗流规律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康七虎;考虑热效应影响的气井试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侯彬彬;热流耦合井筒流动及其地层渗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艳艳;注入蒸汽在垂直井筒中的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晓;高凝原油流变性及井筒剪切降粘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周洪伟;电加热油气集输埋地管道传热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4 于晓丹;垂直井筒两相流温度场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于洪国;稠油油井中频加热电源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肖宁;有杆抽油系统的杆柱组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王雪;榆树林油田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项小星;凝析气井合理产量的确定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范家伟;油井热洗温度场计算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王倩;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会;;浅析SAGD项目的安全管理与对策[J];安全;2009年11期
2 张小波;郑学男;邰德军;孟明辉;;SAGD添加非凝析气技术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夏东;;综合调整提高杜84块兴Ⅵ组SAGD试验区开发效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4 鄢旭;;隔夹层对SAGD开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1期
5 李兆敏;王勇;高永荣;张传举;杨立强;;烟道气辅助SAGD数值模拟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1年01期
6 魏守忠;;馆陶油层SAGD动态调整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6期
7 鲁明;;辽河采油厂曙一区杜84馆陶SAGD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5期
8 钟宏;;国内外SAGD开采技术知识产权专利统计分析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9期
9 周舒;;SAGD注采连通改善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6期
10 刘名;邓琴;杨文学;龙东;;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阶段调控及认识[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明云;施安峰;贾江涛;吴斌;王晓宏;;考虑轻油组分的SAGD过程热采稠油数值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依;谢加才;毕研斌;陈德珍;;SAGD稠油开采余热综合利用方案及其实施[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影 刘军;辽河油田拓展SAGD开发空间[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记者 张晗 通讯员 张晓刚;辽河油田SAGD引发蝴蝶效应[N];中国石油报;2013年
3 王英宇 邓宏 首席记者 于森;油田SAGD大泵举升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盘锦日报;2006年
4 王英宇 首席记者 于森;辽河SAGD物理联动试验填补世界空白[N];盘锦日报;2006年
5 张放 首席记者 于森;SAGD研发再克世界级难题[N];盘锦日报;2006年
6 记者 郭影 特约记者 张正卿;中国石油重大开发试验SAGD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首席记者 孙运强 高淑华;辽河SAGD,,破解世界稠油特稠油开采难题[N];盘锦日报;2008年
8 宋鹏;新疆油田SAGD试验区首对水平井井组顺利完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郑水平;辽河SAGD地面工程热能技术研究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军;国家油气重大专项SAGD成果喜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新革;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油藏工程优化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烟道气辅助SAGD提高稠油开发效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雪萍;SAGD技术开采稠油的余热利用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杨德卿;署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王家征;SAGD驱油过程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刘敏;基于6S理论的SAGD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王喜泉;冷家油田SAGD试验区方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李宗生;高干度注汽技术在SAGD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李魏;溶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ES-SAGD)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黄会会;SAGD水平井可调注汽工艺设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10 田之江;双水平井SAGD开采稠油油藏工程技术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6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