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发布时间:2017-12-09 03:27

  本文关键词: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更多相关文章: 沉积构型 砂质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模式 天然气聚集 上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摘要】: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地震资料上其与围岩差异显著,呈"削截"接触关系。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由多期构成,每期经历"早期侵蚀—充填迁移"和"晚期废弃"2个沉积阶段,相应发育近物源砂质碎屑流、块状厚层砂岩朵叶体和远物源泥质浊流、席状砂的沉积构型。构建了外陆架、海侵—高位体系域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新模式。以XF13大气田为例,从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到输导体系和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探讨了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高烃类气"天然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基金】: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十二五”综合科研项目“南海西部海域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CNOOC-KJ125ZDXM07LTD02-ZJ)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南海西部海域富生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新领域勘探方向”(2011ZX05023-001-007)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块体搬运沉积是在达到临界触发条件下,陆源碎屑沉积物通过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而形成的沉积物[1-3],主要发育在陆坡海底峡谷、盆底平原或构造坡折带等。在海相砂质块体搬运沉积领域,以Shanmugam的研究最为著名。Shanmugam对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块体搬运沉积提出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芳,邹华耀,黄保家;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生成模式及其成藏流体响应[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1期

2 宗国宪,黄正吉;莺歌海盆地原油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3 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马寅生,孟元林;莺歌海盆地晚期构造的应力效应[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4 宋维宇;;莺歌海盆地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2期

5 张泉兴;黄保家;张启明;;莺歌海盆地烃类水相运移的例证[J];中国海上油气;1993年02期

6 沈平,陈践发,陶明信,张同伟,张启明,张泉兴,黄保家;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气源及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6年01期

7 张树林,田世澄,朱芳冰,吴景富,陈桂华;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1期

8 丁中一,杨小毛,马莉,,谢顺兴;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9 王华,朱伟林,王彦;莺歌海盆地充填史及中—深层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1期

10 童传新;孟元林;谢玉洪;高煜婷;刘景环;张伙兰;胡安文;肖丽华;;莺歌海盆地异常高孔带分布与成因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中一;杨小毛;马莉;;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马寅生;孟元林;;莺歌海盆地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及其应力作用[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3 王策;梁新权;周云;付建刚;蒋英;张小琼;聂冠军;倪永进;;莺歌海盆地东方含油气构造重要油气储层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黄保家;李里;黄义文;;莺歌海盆地乐东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和成藏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何家雄;祝有海;陈胜红;翁荣南;崔莎莎;;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于晓果;孙玉梅;;莺歌海盆地含烃及超临界CO_2流体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钟泽红;吕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有利储集体初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钟泽红;吕明;;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有利储集体分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王安国;张训华;宋维宇;;Westaway下地壳韧性流动耦合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解习农;;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演化及油气成藏模式[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陆俊华;莺歌海盆地中—浅层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高煜婷;莺歌海盆地成岩作用研究与孔隙演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又春;莺歌海盆地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孔渗发育史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张道军;莺歌海盆地新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李斌;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质量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王迪;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含CO_2气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叶素娟;莺歌海盆地浅层气藏储层成岩特征与二氧化碳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张瑾爱;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莺—琼盆地构造分界及其两侧断裂特征[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6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6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