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煤层气井压后返排工艺

发布时间:2018-04-19 12:25

  本文选题:煤层气 + 压后返排 ; 参考:《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5期


【摘要】:煤层气井压后返排,是关井待压力扩散一段时间后放喷,还是及时放喷,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从压裂液、压力、关井时间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煤层气井压裂后应及时放喷返排,建议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同时根据煤层气井压裂后支撑剂立即沉降、颗粒之间出现胶结的特点,建立了压裂液返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压后返排时先用小油嘴控制放喷,然后逐步更换较大的油嘴放喷或者敞喷,及时返排压裂液,缩短返排时间。在煤层气井压后返排设计时,为定量选择放喷油嘴直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Abstract]:A unified understanding has not been formed as to whether the closed well should be released after pressure diffusion for a period of time or in tim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racturing fluid, pressure and shut-in tim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ime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30 min after fracturing.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bed methane wells after fracturing proppant settling immediately and cementing between particles, a model of fracturing fluid backflow is established.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 nozzl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blowout and then the larger nozzle is replaced gradually, the fracturing fluid is discharged back in time, and the backflow time is shortened.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quantitative selection of the diameter of the injector in the design of back discharge after compression in a coalbed methane well.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工程院;
【分类号】:TE3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敏,徐媛;国外压后返排的理论研究与推荐做法[J];钻采工艺;2000年05期

2 林永茂;刁素;向丽;王兴文;王毅;陈信明;;压裂井高效返排技术的完善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3 魏亮;何顺利;田树宝;;油井压后返排参数的优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6期

4 刘铭;;无孔滑套与压裂返排装置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5 张家由;;致密气藏压裂高效返排工艺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年06期

6 郭权;;压裂井极限抽汲返排率的确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6期

7 王才;李治平;赖枫鹏;付应坤;李洪;;压裂直井压后返排油嘴直径优选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4期

8 何健,康毅力,高波;滤饼返排压力的实验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年03期

9 胡学军;冯建华;齐梅;李芳;蔡雪梅;焦淑娟;;砂岩气藏基质酸化残液返排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2期

10 刘飞;王勃;潘登;曾小军;庞东晓;;四川盆地页岩气井地面安全返排测试技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光杰;;低渗极难抽煤层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惠宁;王胜利;梅永贵;周帅;杨波;;樊庄煤层气井专用电潜泵排采系统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建;;新型机械助排工艺在青海尕斯油田的应用[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兴隆;刘明宇;宋一男;;煤层气井固井工艺新技术[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赵兴龙;;樊庄区块及其周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书恒;朱卫平;李忠城;吕建伟;陈江;郭东鑫;;柳林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向志;齐智虎;陈萍;;定向工艺钻进在煤层气井处理事故中的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源峰;罗毅;;煤层气井液面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韩路;田洪现;;煤层气井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宝存;唐书恒;蔡超;;煤层气井压裂技术研究现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袁华;河南煤田局十年成煤层气井4000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康宁 记者 徐勤勇;古叙矿区大村煤层气井出气[N];泸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振杰 通讯员 王伟灿;河南钻井队在晋钻出300口煤层气井[N];河南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邹丽娜;4个月压裂99口煤层气井[N];大庆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张凤英 苏丹丹;渤钻井下与瑞弗莱克合作煤层气井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尹俊峰 薛强;兰花集团首口煤层气井点火[N];太行日报;2012年

7 李春莲;中石油否认2000余口煤层气井停工[N];企业家日报;2013年

8 刘跃进 王伟灿;河南局十年完成煤层气井近4000口[N];中煤地质报;2013年

9 记者 谭勇 通讯员 李钰;我省十年完成煤层气井近4000口[N];河南日报;2013年

10 通讯员邹莉娜 王铁山;大庆油田第一口煤层气井压裂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拿云;煤层气井冰晶暂堵压裂可行性实验与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张双斌;基于“三场”耦合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理论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石瑞祥;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演化混沌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马飞英;JL煤田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刘新福;煤层气井有杆排采井筒煤粉运移规律和防煤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白瑶;压裂返排优化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司志梅;低渗透油藏压裂液滤失返排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杨索;洛带低压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增能返排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赵启宏;煤层气井压后返排油嘴尺寸确定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5 李峗;页岩气井压后返排制度优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6 曾祥柱;砂岩油藏水平井压裂返排理论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7 赵英杰;水力压裂返排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杨波;气井压后返排过程机理研究及返排制度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汪翔;裂缝闭合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机理研究与返排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10 胡景宏;压裂液返排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3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73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