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露头类比方法在地下储层建模中的应用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21 12:03

  本文选题:露头类比 + 储层建模 ; 参考:《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摘要】:储层建模是油藏表征的有力工具,在油气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储层建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井间储层预测,露头类比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地球物理及地质统计方法在建模中的空白。从露头类比的起源开始,总结露头探测技术的进展,详细归纳了露头类比方法在地质建模过程中的应用,包括不同种类露头数据的提取以及露头数据在网格设计、沉积相模型、属性模型以及裂缝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认为,露头类比已成为提高地质建模精细度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露头数据有限,露头类比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露头数据的不确定性、露头的代表性、露头资料的整合与存储以及露头定量模式的缺乏。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露头类比方法在地质建模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油气田开发井间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对于开发地质学科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Abstract]:Reservoir modeling is a powerful tool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biggest challenge in reservoir modeling is cross-well reservoir prediction. Outcrop analogy technology can make up for the gap of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modeling.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outcrop analogy, the progress of outcrop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outcrop analogy method in geological modeling process is summariz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outcrop data and the grid desig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of outcrop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attribute model and fracture model. It is considered that outcrop analogy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fineness of geological modeling.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and achieved a lot of results, but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outcrop data are limite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work of outcrop analogy, 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outcrop data, the representation of outcrop, the integration and storage of outcrop data and the lack of outcrop quantitative model. In view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tcrop analogy in geological modeling application is pointed out,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rwell predic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also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ubject of development ge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煜;吴胜和;王星;赵晓明;凌云;路瑶;张佳佳;;深水浊积朵叶储层构型模式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8期

2 郑剑锋;沈安江;乔占峰;常少英;;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三维数字露头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以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礁滩复合体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4年03期

3 印森林;吴胜和;许长福;张莉;冯文杰;;砂砾质辫状河沉积露头渗流地质差异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克上组露头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朱如凯;白斌;袁选俊;罗忠;汪沛;高志勇;苏玲;李婷婷;;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5 吴胜和;范峥;许长福;岳大力;郑占;彭寿昌;王伟;;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6 周银邦;吴胜和;计秉玉;岳大力;范峥;钟欣欣;;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7 马洪超;;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地学中的若干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焦养泉;荣辉;王瑞;吴立群;颜佳新;曾凡平;顾元;李荣;;塔里木盆地西部一间房露头区奥陶系台缘储层沉积体系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1期

9 戴升山;李田凤;;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现代测绘;2009年04期

10 陈凤喜,王家华;GPR和SAFARI技术在露头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磊;柯岭;段太忠;王鸣川;商晓飞;贺婷婷;;基于地震反演及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冲积扇储层精细建模[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曾庆鲁;张荣虎;卢文忠;王波;王春阳;;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裂缝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区索罕村露头剖面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3期

3 胡光义;范廷恩;陈飞;井涌泉;王晖;宋来明;;从储层构型到“地震构型相”——一种河流相高精度概念模型的表征方法[J];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4 印森林;刘忠保;陈燕辉;吴小军;;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J];沉积学报;2017年01期

5 ZHANG Leifu;PAN Mao;WANG Hongliang;;Deepwater Turbidite Lobe Deposit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Frontier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年01期

6 王争浩;朱江梅;张春泽;邓洋;朱佳音;;泥岩夹层对地质导向着陆段的影响研究[J];化工管理;2017年04期

7 黄丽莎;何文祥;陶鹏;李佳阳;王西强;王学峰;;辫状河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年01期

8 周银邦;赵淑霞;张庆新;钟欣欣;;露头类比方法在地下储层建模中的应用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9 冯文杰;吴胜和;印森林;张莉;李俊飞;夏钦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J];地质论评;2017年01期

10 张磊夫;王红亮;李英烈;潘懋;;砂体融合的定量表征及其对储集层连通性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如凯;白斌;袁选俊;罗忠;汪沛;高志勇;苏玲;李婷婷;;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2 李磊;李彬;王英民;李冬;;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地震地貌及沉积构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林煜;吴胜和;王星;路瑶;万琼华;张佳佳;张义楷;;深水浊积水道体系构型模式研究——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J];地质论评;2013年03期

4 林煜;吴胜和;岳大力;闫军生;李斌;王丽琼;;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5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魏新善;邵玉宝;;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李磊;李彬;王英民;;深水朵体沉积构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赵宝峰;王家豪;徐东浩;徐蒙;金小梅;;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J];沉积学报;2012年03期

8 赵艳军;鲍志东;王星;孙立春;李燕;陈志鹏;;尼日尔盆地某深水海底扇发育的控制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鲁静;邵龙义;汪浩;孙斌;杨敏芳;;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与聚煤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封从军;鲍志东;单启铜;孙萌思;于世岩;段宏臻;;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军;;对储层建模的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宋海渤;黄旭日;;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3期

3 刘玮;黄爱国;李成刚;李梅;;油气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何健;王家华;;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多点统计储层建模方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7年12期

5 王家华;刘琳;;储层建模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研究[J];福建电脑;2008年03期

6 彭成敏;郭少斌;李杰;郑学超;;单井约束条件下的储层建模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1期

7 万小刚;方晨;韦德强;;青西油田双孔介质储层建模[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2期

8 解伟;;储层建模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9 石书缘;冯文杰;尹艳树;杨锐;姜仁;胡浩;;随机游走过程在三维储层建模中的应用和问题[J];科技导报;2012年19期

10 胡向阳,熊琦华,吴胜和;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春雷;熊琦华;张一伟;;储层建模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辉廷;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张尚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冉建斌;伊拉克Ahdab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与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小雪;鄂尔多斯盆地黄280区块三叠系长2_2油层储层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孙绍寒;周家湾地区延9-延10储层建模及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王孝超;油气储层建模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4 程顺顺;基于Qt的储层建模系统的二维可视化整合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国艳;狮子沟N_1油藏储层建模与综合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玉君;储层建模技术在北布扎奇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7 张博;储层三维几何建模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蓓蓓;,

本文编号:1782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82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