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相形成和演化

发布时间:2025-05-27 05:11
   岩溶储层极为复杂、研究难度大,采用注重控制因素和形成过程的岩溶相分析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精细描述,发现该区在岩溶期的塔北隆起挤压走滑背景下,呈一系列河流—落水洞—岩溶湖形成的峰丘—高地、残丘—谷地、岩溶湖泊—洼地等岩溶相带:形成了S74(NE向)和S48(近SN向)2个带状峰丘—高地,这两个峰丘—高地将研究区与其他岩溶相带系统隔离开来,河流穿过峰丘—高地以瀑布形式进入喇叭口状残丘—谷地,部分河流通过落水洞进入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形成驻水洞和地下河,部分流入下游的岩溶湖泊—洼地。通过分析峰丘—高地和残丘—谷地岩溶相带的断层—裂缝特征、缝洞溶蚀作用、缝洞充填等岩溶相标志,并引入湖南现代岩溶相带形成过程分析,提出了岩溶相带模式,阐明了地表河与地下河及其缝洞储集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评价和地质建模提供了岩溶地质依据。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概况
2 塔河油田主体区岩溶地貌恢复及岩溶相带划分
    2.1 恢复方法
    2.2 岩溶相带划分
    2.3 岩溶相标志
        2.3.1 断裂构造对岩溶相带的影响
        2.3.2 岩溶相带溶蚀和侵蚀作用
        2.3.3 岩溶相带充填物类型和充填程度
3 岩溶相带与岩溶储层发育模式
    3.1 峰丘—高地储集空间以裂缝/缝洞复合体为主
    3.2 残丘—谷地储集空间以地下河溶洞为主
    3.3 岩溶湖泊—洼地相带不发育储层
4 结 论



本文编号:4047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047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