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0 22:55
【摘要】:由于建设速度快和造价相对低廉的原因,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问世不久便受到世界各地坝工界的青睐。大部分已建和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裂缝,裂缝会降低坝体的完整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对大坝的安全度和寿命极为不利,在工程中备受关注。 寒冷干旱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年气温变化幅度很大。不设纵缝,薄层通仓浇筑,冬季长间歇式的施工方法,与一般地区的混凝土坝有较大差别,使在寒冷干旱地区修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具有独特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同时也更增加了温控防裂的难度,因此使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控与防裂成为个新课题,有必要深入研究。 围绕着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和温控与防裂措施,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在研究和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求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ANSY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成熟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程序。并结合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新疆北部山区某碾压混凝土高坝工程,研究了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全过程的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 2.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对30#、31#坝段坝基薄层浇筑块的横河向裂缝进行了成因的仿真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固结灌浆长间歇期间,发生寒潮时仓面保温不利造成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对确定的温控措施必须坚决执行,在寒潮来临时加强仓面的保温工作,以防止气温骤降导致表面裂缝的产生 3.对碾压混凝土防裂的特点和温度控制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从混凝土原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坝体防裂的工程措施,同时对国内外多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际的温控防裂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并且在研究讨论对碾压混凝土抗冻、抗渗及抗裂性能要求和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实用配合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现场施工的相关要求,并对比总结了新疆北部某RCCD的筑坝工艺,对今后类似新建工程有较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图文】:

结构图,程序组,结构图,ANSYS软件


ANSYS程序组织结构图

温度变化曲线,中心点


(2 )计算结果及分析由图2-11可看出,混凝土板饶筑后中心温度快速上升,21天后达到最高温度14.2°C,之后缓慢下降。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发热量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降低原因,从图2-9可见,,龄期30天后混凝土日发热量已基本降为零。所以,100天后混凝土板中心温度降至7.3T:,大约500天后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的or。规律与实际工程资料基本一致。P03T26 八|\|20151614f \12 ■ \VALU 10 \e V5 .:、.0 100 200 300 400 50050 150 250 350 450TIME图2-11板中心点温度变化曲线图注:时间的单位为day温度的单位为°C2.3.4小结以上三个验证算例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吻合度较高,可以说明基于ANSYS平台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程序基本是成功的。2.4混凝土绕筑模拟2. 4. 1相矢概念(1 )水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642.2;TV54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政;李守义;陈培培;杨杰;;基于ANSYS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计算程序开发[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9期

2 徐利君,肖贵梅,王怀斌,韩旭,宋纯玉;白石水库河床坝段混凝土灌浆盖板裂缝原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01期

3 陈林;;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11期

4 王永存;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几个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1997年04期

5 黄达海,殷福新,宋玉普;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仿真分析的波函数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冯明珲,鲁林,张钟鼎,武永存,丛惠;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计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高政国,黄达海,赵国藩;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场仿真计算[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黄达海,高政国,宋玉普;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损伤开裂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刘海成,宋玉普,姚国军,吴智敏;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诱导缝开裂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德祥,许勇;普定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裂缝成因探讨[J];贵州水力发电;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559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59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