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上游式尾矿坝地震动力反应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4 07:12
【摘要】:上游式尾矿坝是我国矿山企业尾矿库工程普遍采用的传统坝型,占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80%左右,地震作用下对其下游群众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为进一步探究上游式尾矿坝的动力稳定性问题,本文从上游式尾矿坝的动力响应入手,考虑了坝体构造的几何特征和地震动特性两方面的因素,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计算分析了上游式尾矿坝在不同因素组合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最后开展地脉动现场测试,探究了上游式尾矿坝的脉动自振特性。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影响上游式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试验的思想,考虑坝高、坝坡比、浸润线埋深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4种因素3种影响水平耦合作用下坝体的动力稳定性,得出4种因素影响程度的主次为:坝高→地震峰值加速度→浸润线埋深→坝坡比。即上游式尾矿坝的稳定性受坝高的影响最为敏感,坝体浸润线的位置影响坝体各部分尾矿材料的力学性质,从而影响坝体的宏观稳定性,当坝坡比在合理的设计范围内,静力抗滑稳定性具有一定安全储备时,地震惯性力作用下,坝坡比对坝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来说较小。(2)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坝高、坝坡比、浸润线埋深对上游式尾矿坝静力安全系数的影响,总结了各因素影响下坝体贯通区(潜在滑移带)的分布及发展规律。坝体中浸润线的埋深主要影响滑移带的位置及范围,浸润线埋深较浅时,塑性贯通带的位置越高,坝体抗滑安全系数越小,坝体越不稳定。坝坡的陡缓程度主要影响圆弧状滑移带的平缓程度,坝坡越陡,潜在滑移带越弯曲,坝体越不稳定。相同坡度、浸润线埋深的不同坝高的坝体,其塑性区滑移带的形状及位置分布相似,坝体越高,滑移带上部上覆尾矿材料重量越大,坝体越趋于不稳定。(3)分别考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坝高、坝坡比及浸润线埋深4种因素单一作用下坝体动力响应,总结了地震荷载下上游式尾矿坝响应加速度峰值、响应位移峰值及响应超静孔压比峰值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相同峰值的地震惯性力激励下,当坝高一定时,坝坡越缓(坡比越小)、浸润面埋深越小时,上游式尾矿坝对地震动作用的整体放大效应越小;整体上,坝体水平向响应位移大于竖向响应位移,坝体越高、坝坡越陡坝体响应峰值越大,浸润线埋深对坝体响应位移的影响相对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上游式尾矿坝坝顶沉积滩表层易发生液化,相同坝高、浸润线埋深条件下,坝坡越陡,输入加速度峰值越大,液化程度越显著。(4)分析了不同地震动参数(峰值、频谱、持时)对上游式尾矿坝动力响应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地震动参数下,坝体的位移场、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及超静孔压比的变化规律。上游式尾矿坝坝体竖直方向及坝坡临空面对输入地震波均有放大作用。坝体材料的阻尼特性对输入地震波的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对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坝坡面及坝体整体响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均随输入地震波峰值及持时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着地震波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坝体超静孔压比对输入地震动峰值以及持时的响应较为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以及持时的增大的显著增大,而对输入地震动频率的影响不敏感。(5)开展国内某典型上游式尾矿坝现场地脉动测试,结合坝体沉积结构资料及实测地脉动数据,得出上游式尾矿坝的脉动频谱特性及其自振特性。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尾矿坝自振卓越频率主频带范围为:1.5Hz~5.1Hz,坝顶脉动卓越频率为3.5Hz。整体的频谱频谱曲线呈多峰型,地脉动卓越频率成分丰富多变,频带较宽,呈现混乱状态。
【图文】:

尾矿,来源,图片


[1]。图1.1 尾矿(图片来源Yasuda 2018)尾矿,就是选矿厂在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将矿石磨细、选取“有用组分”后所排放的废弃物,也就是矿石经选别出精矿后剩余的固体废料。一般是由选矿厂排放的尾矿矿浆经自然脱水后所形成的固体矿业废料,是固体工业废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用金属和矿物,,可视为一种“复合”的硅酸盐、碳酸盐等矿物材料,并具有粒度细、数量大、成本低、可利用性大的特点。通常尾矿作为固体废料排入河沟或抛置于矿山附近筑有堤坝的尾矿库中,因此,尾矿是矿业开发、特别是金属矿业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同时,因受选矿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制约

尾矿库,图片


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用以贮存尾矿和澄清尾矿水的尾矿堆存系统的主要组成构筑物。图1.2 尾矿库(图片来源于网络)拦坝堆筑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尾矿库,根据周围地形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2]:山谷型尾矿库:在山谷谷口处筑坝形成的尾矿库(如图1.3)。傍山型尾矿库:在山坡脚下依傍山坡三面筑坝围成的尾矿库(如图1.4)。河谷型尾矿库:截断河谷在上下游两面筑坝围成的尾矿库(如图1.5)。平地型尾矿库:在平地上四面筑坝围成的尾矿库(如图1.6)。图1.3 山谷型尾矿库 图1.4 傍山型尾矿库
【学位授予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312;TV6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迪;李俊平;;尾矿坝安全研究方法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2 周杰;曾晟;孙冰;;尾矿坝溃坝原因及安全稳定性分析[J];黄金;2018年10期

3 黄仁杰;窦强;陈剑文;;尾矿坝溃坝过程研究[J];路基工程;2018年S1期

4 吕淑然;王冀飞;董华兴;;爆破作用下坝体浸润线变化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3年11期

5 吕淑然;张新浩;;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尾矿坝稳定性评价[J];现代矿业;2013年06期

6 李宗伟;孙丹;尹大娟;;吊水壶尾矿坝渗流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7 王易阳;;对黄土条件下的尾矿坝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31期

8 刘红岩;吕淑然;张威;田荣燕;;上游筑坝法尾矿坝爆破震动响应测试与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9 李明,胡乃联,于芳,何煦春;ANSYS软件在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5年05期

10 蒋卫东,张春生,李夕兵;我国上游法尾矿坝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综述[J];中国矿业;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鸥;;尾矿坝静、动力反应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五:其他结构及现代土木技术[C];2018年

2 李林生;郭建军;鲁兴明;;符山铁矿高浓度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管理及综合卷)[C];2012年

3 谢孔金;李亮亮;王启耀;戴文彬;卢士涛;;尾矿坝稳定性监测及预警措施研究[A];2012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余庆;辛鸿博;;中国尾矿坝地震安全评价新进展[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王余庆;辛鸿博;周根寿;高艳平;焦亦凡;;尾矿坝震害预测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张一军;赵卓琛;;考虑浸润线影响的细粒土尾矿坝加高方案变形特性和稳定性分析[A];2017年第九届边坡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7 郑欣;李全明;许开立;徐晓虎;;基于数值模拟的尾矿坝渗透稳定性分析[A];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蓝蓉;刘明生;;中铝贵州分公司石灰石矿尾矿坝防渗加固治理[A];2010年第三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杨书涛;;振动挤密碎石桩加固松、软尾矿坝体的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姜宝金;;优化岩石爆破粒度 提高尾矿坝填筑工程质量[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晨星;用阳光和风力点亮尾矿坝上的“眼睛”[N];中国黄金报;2017年

2 汤婷 朱奇;只为建设“漂亮”的尾矿坝[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3 陈曦;强化道路交通和尾矿坝安全[N];凉山日报(汉);2008年

4 邓小彬;鞍钢 确保汛期尾矿坝安全[N];鞍山日报 ;2007年

5 新闻策划 首席记者 倪颖 新闻采写 见习记者 杨海霞;尾矿坝 汛期一块心病[N];鞍山日报 ;2005年

6 记者 孙中腾 通讯员 孟伟;玲珑尾矿坝治理初见成效[N];中国黄金报;2004年

7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顾萌 朱豪;Vale产量削减影响或被高估[N];中国证券报;2019年

8 本报评论员 尹平平;栾川桥塌了,尾矿坝可不能再“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彭晓和;市领导特邀专家对尾矿坝进行会诊[N];抚顺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郭东;防护沟“短”尾矿坝“险”[N];河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卫东;尾矿坝非线性系统混沌与安全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潘建平;尾矿坝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郭振世;高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加固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费维水;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谭钦文;中线法高堆尾矿坝优化理论及其关键力学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曾向农;矿山碾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预警预报理论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广治;基于上游式快速高堆坝工艺及关键力学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李刚;采煤扰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9 王飞跃;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魏勇;尾矿坝漫顶溃坝砂流演进数值模拟与风险评价[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青峰;承德某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2 杨永升;上游式尾矿坝地震动力反应数值模拟分析[D];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

3 周杰;强降雨作用下不同组构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4 娄亚龙;强降雨作用下某铀尾矿坝渗流特征和稳定性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5 张银浩;基于PFC的地震作用下湖南某尾矿坝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6 杨帆;水位上升尾矿坝渗流分析及加高后的稳定可靠度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7 陈双;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8 姜鸥;齐大山尾矿坝三维动力反应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8年

9 夏源;尾矿坝的三维稳定性与可靠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10 宋文浩;抚顺莱河尾矿库溃坝波及范围预测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3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