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及渗漏水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及渗漏水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渗透系数 渗漏水量 沉积物 颗粒分析法 塔里木河干流
【摘要】: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地表-地下水的转化能力,是定量研究河水下渗、溶质运移等水文过程的基础参数。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径流渗漏水量作为绿洲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维护沿岸荒漠河岸林植被的正常生长繁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典型内陆河流域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存在的相关水文过程不清晰导致的水资源配置及管理缺乏重要的依据等实际问题,采用颗粒分析法,在充分分析河床沉积物颗粒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揭示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而结合达西定律,厘清了不同来水条件下各河段的渗漏水量。主要结论如下:(1)塔里木河沉积物颗粒粒径均小于0.9mm,不含砾粒,细粒组含量均在15%以上,类别以细粒土质砂和细粒土为主,沉积物颗粒较小且粒径范围较集中。沿河方向,中游沉积物质地较上游逐渐变粗;垂直河道方向,阿拉尔断面细粒组含量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变化,河漫滩沉积物质地较河床变细;英巴扎断面河漫滩沉积物质地较河床变粗。沉积物体积分形维数介于1.921~2.393,均值为2.114,研究区粒度组成相对简单,沉积物分形维数可表征沉积物质地,综合反应沉积物的粒度特征。(2)Sauerbrei经验值最适塔里木河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计算,渗透系数的时间变化与水温保持同步,年内呈“单峰”变化。渗透系数变化与砂粒含量变化特点一致,与粉粒及黏粒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沿河道方向,段1~段4渗透系数的均值与采样层之间渗透系数的离散程度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增趋势,河段均值分别为0.053m/d、0.139 m/d、0.191 m/d、0.265 m/d(t=20℃);垂直河道方向,阿拉尔断面渗透系数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河床及河漫滩渗透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531 m/d、0.439m/d(t=20℃);英巴扎断面与之相反,河漫滩渗透系数均值明显大于河床,其分别为0.502 m/d、0.963m/d(t=20℃)。(3)在12.5%、50%、87.5%来水频率下,塔里木河上中游总渗漏水量分别为10.85×108m3、9.94×108m3、9.13×108m3,其中5~10月份分别占总渗漏水量的74.6%、73.1%和67.8%。在同一来水频率下,河段渗漏水量的顺序依次为段1段4段2段3,而单位河长渗漏水量则为段1段4段3段2。利用段4枯水期无漫溢这一特点,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对本文渗漏水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两者仅相差2%,表明本文所选取渗透系数及渗漏水量方法适用研究区,最终计算结果合理。
【关键词】:渗透系数 渗漏水量 沉积物 颗粒分析法 塔里木河干流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2;P3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前言7-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8-12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13
- 1.4 技术路线13-15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5-19
- 2.1 地理位置15
- 2.2 气候特征15-16
- 2.3 水文地质特征16-17
- 2.4 植被特征17
- 2.5 社会经济17-19
- 第3章 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床沉积物颗粒特征19-34
- 3.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9-24
- 3.2 沉积物粒径范围、颗粒组成及类别24-25
- 3.3 沉积物颗粒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25-28
- 3.4 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28-29
- 3.5 分形维数与颗粒组成和其他粒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9-32
- 3.6 小结32-34
- 第4章 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时空特征34-46
-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34-35
- 4.2 渗透系数的统计特征35-37
- 4.3 河床渗透系数的时间特征37
- 4.4 渗透系数的空间特征37-42
- 4.5 颗粒组成对渗透系数的影响42-43
- 4.6 讨论43-44
- 4.7 小结44-46
- 第5章 不同来水频率下塔里木河干流河段渗漏水量46-53
- 5.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46-47
- 5.2 不同来水频率下河段耗水量47-48
- 5.3 不同来水频率下各河段的渗漏水量48-50
- 5.4 渗漏水量及渗透系数计算结果合理性验证50-51
- 5.5 讨论51-52
- 5.6 小结52-53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54
- 6.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辛荣;;对本刊1960年第2期“有关计算渗透系数与单位ng水量的几个常用公式制表介绍”的意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5期
2 朱贤,冀勇夫,张建可,白品贤,韩源洲;材料渗透系数的测定[J];低温物理学报;1987年01期
3 张瑛玲,朱敬毅;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1期
4 邓惠森;;岩土层垂向渗透系数与径向渗透系数[J];勘察科学技术;1992年04期
5 张道勇;渗透系数尺度效应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叶含春,陈国新,涂昭荣;松散介质渗透系数研究进展[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贵金,徐卫亚;岩溶坝区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王钊,庄艳峰,李广信;单井现场测量渗透系数[J];工程勘察;2003年04期
9 张宜虎,杨裕云,王亮清,尹红梅;确定堤坝工程地基渗透系数的敏感分析法[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10 邓友生;何平;周成林;李宜池;房建宏;黄世静;张清华;;含盐土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膨润土饱和渗透系数的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振华;周祯;林硕庆;;黏性土渗透系数野外快速测定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高玮;;天然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柴军瑞;;某坝区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综合确定[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翔;郑超;;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混合优化算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祥军;马凤山;王思敬;程国明;;基于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等效渗透系数概念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朱亚;葛晓光;李成明;韩东亚;;淮北矿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结构与渗透系数关系[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迎曦;李守巨;周承芳;李正国;林龙泽;路振刚;;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数值方法及其适定性[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郭海庆;吴中如;张乾飞;;渗透系数反演的CHNN模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建军;何翔;冯夏庭;;基于压水试验数据的渗透系数应力敏感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腾;基于逆序贯模拟及相关概率场方法的非高斯渗透系数场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孙蓉琳;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及顺序指示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3 李良平;非均质含水层中渗透系数尺度提升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颖;变容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张乾飞;复杂渗流场演变规律及转异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斯美;河流淤塞—反淤塞对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刘慧中;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刘蒙蒙;泾阳县南塬黄土边坡渗透系数变异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章旭;波浪在三维局部渗透海床上传播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宝兰;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补水背景下沉积层渗透系数和卤水组分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4年
6 韩杨;隧道裂隙岩体渗透系数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秦菲;江西何魁核电站水文地质条件及渗透性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8 贾小刚;某冶炼厂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倪春雷;腐蚀—应力—温度耦合作用下水泥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章凌峰;城市固体垃圾材料的渗透特性与渗透机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1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0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