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21:18
本文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维系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枢纽。水资源以上游祁连山区的降水及冰雪补给为主,中游是整个流域关键的农作物产区,是甘肃省的粮食主产地。下游有国家重要的国防研究及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居延海边缘的绿洲能减缓风沙的扰乱、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持人民生活、科学研究和巩固边境的重点。但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激烈,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区域间各地区水事矛盾频发,危及到流域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是黑河流域管理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当前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一方面能打破“多龙管水”的管理弊端,协调处理行政部门和流域机构、各行政部门间的权利交叉问题,另一方面能发挥黑河流域管理局的积极作用,实现高效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更深入了解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管理情况,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首先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集成管理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现状提供了依据。其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研究发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用水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水质污染等问题。最后,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流域机构地位不明确、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欠缺、水价偏低及水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黑河流域 水资源 流域管理 管理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3-4
- SUMMARY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目的10
- 三、研究内容10
- 四、研究方法及逻辑框架10-11
-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11-16
- 六、国内外研究综述16-22
- 第二章 黑河流域概况及水资源利用现状22-30
- 一、黑河流域概况22-25
- (一)河流水系22-23
- (二)水资源数量23-24
- (三)社会经济状况24-25
- 二、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5-26
- (一)供水情况25
- (二)用水、耗水情况25-26
- 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6-30
-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相当突出27
- (二)用水结构不合理27-28
- (三)水质污染,生态系统欠佳28-30
- 第三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概述30-39
- 一、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历史沿革30
- 二、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实施状况30-32
- (一)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31
- (二)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31-32
- 三、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行制度32-39
- (一)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32
- (二)水权分配制度32-34
- (三)实行水情和配水公示制度34
- (四)水量交易制度34-35
- (五)取水许可制度35
- (六)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35-36
- (七)水价制度36-39
- 第四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9-47
- 一、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9-43
-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行政效率低下39
- (二)流域机构缺乏法律地位,职能受限39-40
- (三)流域管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缺失40-41
- (四)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41-42
- (五)水价偏低,公众节水意识淡薄42-43
- (六)缺乏有效的水权分配制度43
- 二、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43-47
- (一)水资源管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缺乏协调43-45
- (二)流域区域间协作不力45
- (三)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理念还未改变45-46
- (四)水执法过程监管不严46-47
- 第五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和措施47-53
- 一、完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47-48
- (一)明晰流域管理机构和各区域行政管理机构事权47-48
- (二)解决各行政部门间的权责重叠问题48
-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水执法力度48-49
- 三、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49-50
- 四、完善流域管理公众参与机制50-51
- 五、健全水价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益51
- (一)调高水价,努力展现价格的经济杠杆功能51
- (二)全面推行水价听证会制度51
- 六、加快水权制度改革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60
- 导师简介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山;考察澳大利亚墨瑞达令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体会[J];江西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2 高俊峰,李昌峰;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2年03期
3 石春先,吴泽宁,丁大发,左其亭,王海政;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方案评价研究[J];人民黄河;2003年01期
4 宋粤华;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盐湖研究;2003年01期
5 陈志良,李嘉熹;潭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4年03期
6 ;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努力完成限额用水任务[J];新疆水利;2004年01期
7 张永军,曾维华,路娴,李菲菲;三维图示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地域冲突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5年08期
8 曾维华,孙强,杨志峰;基于网格水文单元的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9 李丽莉,窦学诚;流域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产权结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向茂森;;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J];治淮;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灿q
本文编号:601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0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