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细观接触理论的堆石料解析本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8:24

  本文关键词:基于细观接触理论的堆石料解析本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堆石料 细观 本构模型 三轴试验


【摘要】:土石坝具有工程投资省、施工技术相对简单且工期短、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低等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堆石料作为土石坝的主要建筑材料,表现出非线性、弹塑性、剪胀性、流变性、应变硬化或应变软化以及各向异性等等非常复杂的力学特性,为其建立合理而完备的本构模型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模型(如邓肯张模型)大多基于宏观的唯象理论建立,缺乏对细(微)观结构的把握,不能有效揭示堆石料受力变形的本质。对堆石料发生变形、强度变化的物理解释也不尽满意,从而限制了这类模型的应用。对颗粒材料而言,考虑细观接触的解析模型近年来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这一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砂土。堆石料考虑细观接触的解析模型目前还没有见到报道。本文基于考虑细观接触的颗粒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针对堆石料展开了以下工作。(1)初步建立了堆石料细观本构的理论框架。颗粒接触面的细观本构模型包括,颗粒接触模型的弹性部分采用Hertz弹性理论考虑,塑性部分采用Mohr-Coulomb形式的屈服函数、双曲线形式的硬化函数与非关联的流动法则加以建立。依据“最适假设法”建立宏观应变到细观接触位移之间的宏细观应变位移关系,再根据余能守恒定理建立宏观应力到细观接触力之间的宏细观应力-接触力关系,进而联立细观接触本构模型,最终获得宏观应力与应变的本构关系模型。(2)研究了简化的常规试验模拟计算流程,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同时采用全量形式的屈服函数参与运算,避免了误差的累积。(3)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堆石料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本文中采用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确定部分物理意义明确的参数,另一部分无法通过试验确定的参数则借助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选择。(4)为了对模型中的参数建立更清晰的认识,进行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了解了所有参数在实际拟合中的影响效果和部分关系式在数值模拟中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模型的其他拟合潜力。(5)对其他较复杂条件下的试验拟合进行了探索。在实现了对常规三轴试验结果拟合后,根据对等应力比三轴试验结果的分析,构造了新的初始硬化刚度系数,尝试了等应力比三轴试验结果的拟合。
【关键词】:堆石料 细观 本构模型 三轴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细观力学解析模型研究现状10-12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12-13
  • 2 细观接触面的本构模型13-22
  • 2.1 弹性部分14-17
  • 2.1.1 局部弹性刚度阵14-15
  • 2.1.2 Hertz理论介绍15-17
  • 2.2 塑性部分17-19
  • 2.3 弹塑性本构关系19-20
  • 2.4 颗粒间咬合效应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3 宏观应力-应变-体变本构模型22-26
  • 3.1 宏细观关系22-24
  • 3.1.1 由最适假设获得细观位移-应变关系22-23
  • 3.1.2 由细观位移-应变关系获得力-应力关系23-24
  • 3.2 由求和运算到积分运算24-25
  • 3.3 宏观应力应变关系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4 计算过程与参数确定26-33
  • 4.1 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的计算过程26-30
  • 4.2 由常规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30
  • 4.3 由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的模型参数30-32
  • 4.4 本章小结32-33
  • 5 试验拟合与参数敏感性分析33-40
  • 5.1 对常规试验的拟合结果33-35
  • 5.2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35-39
  • 5.3 本章小结39-40
  • 6 对于复杂应力路径试验拟合的探索40-44
  • 7 结论与展望44-46
  • 7.1 结论44-45
  • 7.2 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9-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展林,丁红顺;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2 刘萌成,高玉峰,黄晓明;考虑强度非线性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3 程展林,丁红顺;论堆石料力学试验中的不确定性[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4 肖贡元;;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主坝堆石料的特殊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06期

5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堆石料的剪切强度与应力 应变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乔国锋;;龙首二级电站堆石坝面板堆石料试验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2期

7 王录祥;;从黄石滩工程堆石料碾压试验看其对设计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8 朱晟;梁现培;冯树荣;;基于现场大型承载试验的原级配筑坝堆石料力学参数反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9 孔德志;张丙印;孙逊;;钢珠模拟堆石料三轴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0年02期

10 孙国亮;张丙印;张其光;孙逊;;不同环境条件下堆石料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体建;;三板溪强风化堆石料的工程特性[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2 张雯;李海芳;葛克水;张茵琪;;小浪底水电站堆石料流变特性试验研究[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耿丽;吴小波;浦沪军;黄志强;;堆石料强度及变形特性的细观模拟与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4 杨贵;刘汉龙;陈育民;沈扬;;堆石料动力变形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齐俊修;;堆石料与基岩大型直剪试验研究[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玉娟;潘家军;陈云;;堆石料三轴试验中的颗粒破碎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7 邵磊;迟世春;贾宇峰;;堆石料三轴试验的细观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海芳;张茵琪;;堆石料蠕变试验中的侧缩现象[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姜菲;温彦锋;李海芳;邓刚;;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新;宋小波;明宇;杨杰;傅华;;胶凝堆石料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模型[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国亮;堆石料风化过程中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孔德志;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应变及其数学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3 岑威钧;堆石料亚塑性本构模型及面板堆石坝数值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堆石料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雯;堆石料的流变特性实验及其流变模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茵琪;堆石料蠕变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程博;堆石坝坝体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侯新强;吉林台一级水电站爆破堆石料的三轴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士杰;基于细观接触理论的堆石料解析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付永春;价值工程在坝体堆石料开采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3年

8 黄玮征;堆石料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孙振远;堆石料工程特性及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石修松;平面应变条件下堆石料强度和中主应力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26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26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