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储备池计算硬件实现方案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2-10 10:05
【摘要】:储备池计算是一种适合处理时序信号的简单高效的机器学习算法。相比在传统电子计算机上用软件实现的方式,储备池计算在光器件上的实现方式将更有利于超高速和超低功耗的信息处理。介绍了储备池计算的基本原理,从输入层、储备池和输出层三个方面介绍了储备池计算硬件实现方案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储备池计算硬件实现方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节点状态,输出连接


序列预测、非线性系统建模、语音识别和自动控制等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8-11],,而且赢得了一次关于财经数据预测的国际竞赛[12]。储备池计算早期是在电子计算机上利用软件实现,但在对光器件和光系统的深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光信息处理和储备池计算联系起来,用硬件实现了储备池计算。本文介绍了储备池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储备池计算硬件实现方案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储备池计算硬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2储备池计算基本原理传统的储备池计算由输入层、储备池和输出层构成,如图1所示[13]。输入信号通过输入层进入储备池,在储备池中被非线性映射到高维状态空间,输出层根据节点状态和训练过程中确定的输出连接权产生输出信号,然后进行预测任务或者分类任务。训练过程中一般根据一个线性回归算法确定输出连接权。储备池系统的节点状态更新方程和输出方程为x(n+1)=fresWinu(n+1)+Wresx(n)+Wbacky(n[]),(1)y(n+1)=foutWoutx(n+1[]),(2)式中x(n)为节点状态,u(n)为输入信号,y(n)为输出信号,n为时间步数,Win、Wres、Wout和Wback分别为输入连接权、内部连接权、输出连接权和反馈连接权,fres和fout分别为节点状态激活函数和输出函数,fres一般为双曲正弦函数,fout一般为恒等函数。图1传统的储备池计算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traditionalreservoircomputi

示意图,物理节点,示意图,延迟反馈


54,080005(2017)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www.opticsjournal.net不宜集成。不过,如果未来半导体光放大器等光器件可以更加小型化且光集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话,这种方式将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图2用大量物理节点实现储备池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reservoirusingnumerousphysicalnodes为了克服第一种思路中使用大量物理节点带来的诸多不便,产生了第二种思路,就是用单个非线性节点加延迟反馈环构成储备池。由于延迟反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有丰富的非线性状态,在不同的反馈强度下,可以产生诸如单周期振荡[18-19]、混沌[20-21]等非线性状态。因此,可以用一个延迟反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取代很多个物理节点,降低储备池计算硬件实现的难度。而且延迟反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备储备池所要求的特征,如高维状态空间[13,22-23]和渐衰记忆能力[13,24-25]。第二种硬件实现方式一般用一个延迟反馈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构成储备池,其结构如图3所示,图中NLnode为非线性节点。根据时分复用思想,在延迟反馈环上设置虚节点来代替传统的储备池中的节点,从而大大简化了用硬件实现储备池计算的结构。用这种方案进行信息处理需要经历三个过程:掩模预处理、储备池中收集节点状态和后处理。图3用单个非线性节点加延迟反馈环构成的储备池示意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reservoirusingasinglenonlinearnodeandadelayfeedbackloop针对单个非线性节点加延迟反馈环构成储备池的方式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广瑞,屈梁生,张西宁;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多步预报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2 金仁贵;;带有偏差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29期

3 陈钢;王占山;;连续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汪晓梦;;带有偏差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优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杜艳可;徐瑞;;具有时滞的递归神经网络动力学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蒋洪睿,莫玮,李丽;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均衡抗突发干扰研究[J];电讯技术;2000年01期

7 宋轶民,余跃庆,张策,马文贵;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及其在机敏机构辨识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4期

8 张奇志,贾永乐,周雅莉;噪声有源控制的递归神经网络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1年03期

9 李峰,李树荣;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动态矩阵控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唐普英,李绍荣,黄顺吉;一种新的复值递归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其应用[J];信号处理;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毅宪;王宝文;王永茂;;基于偏差递归神经网络的股价预测(英文)[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刘勇;沈毅;胡恒章;;递归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赵英凯;蔡宁;;基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肟化投酮量在线预估[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4 李树荣;李峰;;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重构[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史志伟;韩敏;;应用递归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结构系统模型[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丛爽;戴谊;;递归神经网络逼近性能的研究[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吕进;郭晨;刘雨;;基于不完全递归神经网络的二阶导数多步预测模糊控制及应用[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蒲兴成;;时变时滞不确定递归神经网络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仉宝玉;吴志敏;;基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智能PID控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沈艳;谢美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船舶运动极短期建模预报[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昌;一类时滞静态递归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海宾;扰动作用下递归神经网络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3 黄玉娇;具有广义分段线性激活函数的递归神经网络的多稳定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4年

4 刘振伟;基于时滞重构方法的动态系统稳定性与反馈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徐东坡;递归神经网络梯度学习算法的收敛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于佳丽;递归神经网络的连续吸引子与模糊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芬;递归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季策;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徐军;递归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锐;几类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玉华;一种递归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及其在非线性系统跟踪控制中的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威威;全局指数稳定的递归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杨渺渺;具有时滞的递归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余仕敏;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广告点击率预估[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克强;基于Spark的大规模RNNLM系统[D];江苏大学;2016年

6 谢伟浩;基于多尺度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人群异常检测[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7 曹成远;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残基相互作用预测[D];苏州大学;2016年

8 王瑞刚;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英文手写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徐佩;Clifford递归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10 金留可;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7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