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主客体竞争模式的凝血酶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6 03:56
【摘要】:基于β-环糊精(β-CD)主客体竞争模式,构建了开关型凝血酶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将末端修饰了二茂铁(Fc)的核酸适配体通过与β-CD的主客体识别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当凝血酶存在时,适配体由原来的直立线状构型变为"G-四链体",远离电极表面,适配体探针的氧化还原电流强度减小,即"Signal-off"。利用此效应对凝血酶进行了灵敏检测,结果表明,在5.0×10~(-13)~5.0×10~(-9)mol/L浓度范围内,凝血酶的浓度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13)mol/L(3σ)。与其它蛋白分子相比,本方法对凝血酶蛋白的检测具有高特异性。本传感器构建简单,再生性好,为生物血清样本中凝血酶的实时高效检测提供了方法。
【图文】:

示意图,分子识别机理,电化学传感器,示意图


形的中空圆筒腔体结构,内部是疏水空腔而外部是亲水环形。其特殊的腔体结构使得环糊精具有突出的识别和包络客体分子的能力,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等,这种主客体间的识别作用能使分子形成良好组装体系,在医药、分析、化工、环保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25]。本研究利用β-CD与Fc的主客体识别原理,,构建了一种“Signal-off”的开关型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凝血酶的检测。3'标记Fc的抗凝血酶适配体利用β-CD与Fc客体的识别作用组装到修饰β-CD的电极表面(实验原理见图1),在凝血酶不存在时,由于Fc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给出电化学响应信号;凝血酶存在时,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适配ThrombinDPVe-茁鄄CD3′鄄Fc鄄Anti鄄thrombinaptamerDPVAuAue-图1基于分子识别机理的凝血酶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示意图Fig.1Schematicillustrationofthrombinaptamerelectro-chemicalsensorbasedonprincipalofmolecularrecognition体构型发生改变,离开电极表面,电子传递受阻,信号减弱。本方法中,适配体与凝血酶结合后标记物直接脱离电极表面,检测信号不受适配体链长度的影响,因此灵敏度高。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瑞士万通仪器有限公司);采用三电极体系:金电极(直径1.0mm)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饱和KCl)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科技有限公司)。β-CD(Sigma-Aldrich公司);凝血酶、牛血清白蛋白(BSA)、溶血酶(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核酸适配体序列:3'-Fc-GGTTGGTGTGGTTGG-5'(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美国Millipore公司超纯水系统)制备。2.2SH-β-CD的合成参照文献[26],将β-CD(1.10g,1.0mmoL)加入含三苯基

基于主客体竞争模式的凝血酶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


SH-β-CD的1HNMR图(400MHz,DMSO-d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霞;杨丽珠;陈琛;郑珊珊;李玲;何品刚;方禹之;;基于重氮功能化直立碳纳米管阵列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凝血酶的检测[J];化学传感器;2011年04期

2 王一娴;叶尊忠;斯城燕;应义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2年04期

3 陈丹;姚冬生;谢春芳;刘大岭;;四环素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年11期

4 黄海平;朱俊杰;;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杨绍明;李红;孙清;李瑞琴;尚培玲;郑龙珍;陈爱喜;;基于铁氰化铜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腺苷的检测[J];分析测试学报;2013年11期

6 吴超;杨胜园;吴朝阳;沈国励;俞汝勤;;基于裂开型核酸适配体的液晶生物传感检测三磷酸腺苷[J];化学学报;2013年03期

7 林凡波;邓建辉;范晓玉;张友玉;姚守拙;;磁性适配体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信号增强检测腺苷(英文)[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8 马芬;贾丽娟;张瑜;孙波;漆红兰;高强;张成孝;;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负载探针的凝血酶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丹;姚冬生;谢春芳;刘大岭;;四环素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A];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红岩;自组装RNA适配体纳米传感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何婧琳;基于构象转换和聚合酶反应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李想;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适配体的高灵敏度光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金芬;功能核酸探针用于ATP传感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贝贝;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铅汞离子检测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刘丹蓉;适配体传感器交流阻抗谱的检测与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永红;荧光适体传感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古乐;基于多适配体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莹;双酚A和17β-雌二醇的纳米荧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郑宏儒;核酸适配体光学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7 于荣娜;基于毛细管电泳的用于三磷酸腺苷检测的氧化石墨烯-适配体传感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喻婕;基于纳米金颗粒的高灵敏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6年

9 魏玉莲;核酸适配体在荧光传感器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刘晶;新型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8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