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网结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可达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路网结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可达性评价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运用GIS和GS+软件,对甘南藏族自治州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空间变差函数,找出各区域之间可达性值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旅游资源可达性的关键因素。发现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明显好于低等级资源,并且相同时间内的等时圈扩散较大,主要是由于高等级旅游资源分布于高等级道路系统周边,低等级资源大多交通不便。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蚁群算法(ACO)编程,找出各级旅游资源之间的闭合回路,按照地形交通因素提取回路的最短出行路径,以期为游客合理选择旅游景点和规划出行路线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3)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景点的载体,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业的基础[1]。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旅游资源的发展与道路交通存在着精密联系[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等级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便捷的交通周边[3],其服务设施齐全、可达性较好[4]。学者们已经对东部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永君;何秉宇;龙桃;;1949~2007年新疆人口的时空变化及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2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3 陈浩;陆林;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4 靳诚;陆玉麒;张莉;徐菁;;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5 陆相林;侯云先;林文;申强;;基于选址理论的小城镇应急物资储备库优化配置——以北京房山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6 徐昔保;杨桂山;张建明;;近50年兰州城市空间扩展模拟及其未来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9年05期
7 魏立华,丛艳国;城际快速列车对大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分析——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8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9 张瑾;吴忠军;;新农村建设中桂黔湘边区侗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10 麻永建;徐建刚;;基于ESD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J];软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贺;罗问;刘付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残余Kriging方法预测地表高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董畅;;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3 杜岭;储金龙;刘复友;;基于GIS的城市密度分区模型建立——以蚌埠市中心城区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李贤胜;;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9期
5 马静;张仁陟;陈利;;耕地地力评价中土壤养分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以会宁县土壤速效钾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6 李丹;薛联青;郝振纯;王振龙;;淮北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变异性实验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7 刘玉红;张卫国;;基于GIS的土壤侵蚀研究系统框架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8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高英杰;潘剑君;刘世峰;;1:10000大比例尺DEM的制作及其地学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邓珊珊;夏丽华;千怀遂;;基于栅格化的广东省气候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刚;孙长虹;潘涛;齐s,
本文编号:131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