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学探测结果的西江梧州江段鱼类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声学探测结果的西江梧州江段鱼类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出处:《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梧州江段位于珠江主干流西江上游,西江、桂江和浔江在此汇合,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水文环境不仅是鱼类重要的栖息水域,也是鱼类繁殖的重要场地。水电站的修建影响鱼类的产卵场、育肥场、越冬场,洄游通道,是导致鱼类资源的衰退的原因之一。长洲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半洄游、洄游性鱼类存在阻隔影响,在产卵繁殖季节,大量鱼类聚集于坝下江段。长洲鱼道为长洲水利枢纽运行时鱼类通过水坝的重要通道,因此鱼道的建设为缓减水利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EY60分裂式波束鱼探仪对西江梧州江段鱼类时空分布进行探测以及长洲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分析鱼类的保护需求,提出西江鱼类保护的策略。 梧州江段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terminalis)、赤眼鳟(Spualiobarbus Curriculus)、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溼(Elopichthysbambusa)等多种经济鱼类的栖息地。2010年5月22日至24日,在鱼类繁殖季节使用EY60(工作频率为120KHz)对西江封开至梧州江段进行了声学探测分析,并进行生物采样以辅助声学调查。探测表明:鱼类在各水层分布不均匀,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分布6~12m水层中,在深水区域鱼类密度较大,尤其是水底结构为凹形区域,鱼类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浅水区域且底部较平整的区域,鱼类分布分散且密度较低;鱼类平均密度为(0.0730±0.1246)ind m-3,最大密度为0.5364ind m-3;其中核心保护区密度为(0.1464±0.1559)ind m-3,保护区下游江段(界首村-青皮塘)为(0.0176±0.032)ind m-3;结果显示,长洲坝下江段密度明显高于其下游江段,由此可见,,在繁殖季节大量鱼类有上溯需求,由于水电站的阻隔而聚集于坝下江段。 2012年4月28日至5月1日,结合鱼道鱼类采样,利用Simrad EY60(频率为200KHz)回声探测仪对长洲鱼道过鱼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诱鱼设施开启及关闭情况下的过鱼情况。声学数据用Echoview4.90分析处理。结果表明:鱼类个体目标强度分布在-56dB~-40dB(6~31cm)之间,占总体的84%,与鱼类采样个体的平均规格基本吻合;在无诱鱼设施情况下,上行鱼类个体的平均密度是729ind.h-1.m-2,上行与下行的比例是2.11;拦鱼设施开启时,鱼类上下行比例为6.29,表明栏鱼电栅有明显效果;研究发现鱼类通过鱼道上行的时间主要是白天,在夜间,上行与下行的数量几乎相等。 基于上述研究,在此提出保护对策:1、在鱼类繁殖产卵期,该江段集聚大量鱼类,因此需要各管理部门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力度以保护鱼类的栖息和繁殖;2、在鱼类繁殖产卵期,大量鱼类有洄游需求,因此鱼道需在该时期保证运行;3、鉴于上述结论中鱼类主要通过鱼道时间为白天,因此可以调整鱼道运行方式以提高鱼道运行效率;4、栏鱼电栅的开启有助于鱼类在江中找到鱼道入口,因此有必要开启以提高鱼道过鱼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93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杰;杨德国;危起伟;杜浩;张辉;陈细华;;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2 谭细畅;李新辉;陶江平;李捷;王超;罗建仁;赖子尼;;西江肇庆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淡水渔业;2007年04期
3 任玉芹;王珂;段辛斌;阴双雨;李世健;刘绍平;陈大庆;;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J];淡水渔业;2011年02期
4 王崇瑞;张辉;杜浩;祁洪芳;史建全;危起伟;;采用BioSonics DT-X超声波回声仪评估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J];淡水渔业;2011年03期
5 王丹;赵亚辉;张春光;周解;;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7年01期
6 黄亮;;水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泊科学;2006年05期
7 李捷;李新辉;谭细畅;李跃飞;何美峰;罗建仁;林建志;苏少芳;;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J];湖泊科学;2009年04期
8 谭细畅;史建全;张宏;陶江平;杨建新;祁洪芳;李新辉;;EY60回声探测仪在青海湖鱼类资源量评估中的应用[J];湖泊科学;2009年06期
9 廖国璋;珠江广东鲂的繁殖保护[J];广东科技;1997年06期
10 孙明波;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谷先坤;;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太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J];湖泊科学;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311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1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