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不确定性情形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27 17:19

  本文关键词:不确定性情形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资源 脆弱性 随机性 灾害损失


【摘要】:在考虑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素随机性基础上,结合地区风险暴露水平,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建立灾害损失模型,以期望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作为衡量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依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采用Z指数法评价其旱涝风险等级,估计了短期内期望灾害损失占GDP比重,并对此进行核密度估计以确定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划分阈值,据此对各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等级划分,结合旱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和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划分,对各地区的脆弱性与旱涝风险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降水量分布与水资源脆弱性分布并不完全相同,水资源脆弱性更多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达并不意味着水资源高度脆弱。
[Abstract]:In consider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andom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risk exposure level, and build a disaster loss model using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in the hope of disaster losses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the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or the autonomous region's average precipitation, using Z index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rought risk level, the estimated short-term expectations of disaster losses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threshol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grade division, combined with the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classification in various areas the vulnerability and drought risk matched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region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are not the same in China.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mor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oes not mean that water resources are highly vulnerable.
【作者单位】: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16)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方法[1~3]基本上以脆弱性指数或脆弱性等级确定评价值或等级。但在现实中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因素既有短期内变幅较小或变动趋势相对明确的确定性因素,也有降水量等不确定性的较大随机性因素,都会使水资源脆弱性并非为一个确定值,水资源脆弱性更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毅;黄建毅;马丽;;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0年07期

2 张灵;陈晓宏;;基于投影寻踪的防洪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薛建军;范广洲;董一平;周定文;;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3 樊杰;刘卫东;金凤君;刘彦随;张文忠;刘慧;王成金;王岱;;中国重大科技计划中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4 孙威;董冠鹏;;基于DEA模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效率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5 彭洁;;气象灾害对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贵州气象;2010年S2期

6 殷杰;尹占娥;于大鹏;许世远;;风暴洪水主要承灾体脆弱性分析——黄浦江案例[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7 陈和;刘贵政;蒲惠荧;;台风灾害承灾体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2年04期

8 姚聪;宇传华;李旭东;;气候-健康脆弱性评价及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1期

9 田亚平;向清成;王鹏;;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10 马玉玲;袁艺;程姚英;;2005-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涛;王静爱;尹圆圆;马进;;中国棉花不同生育期冰雹灾害风险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瑶;岳耀杰;沈鸿;王静爱;;基于混合模糊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小麦霜冻灾害脆弱性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苏占胜;王学霞;陆晓静;李艳春;;宁夏主要气象灾害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4 吴先华;郭际;;气象灾害对产业经济系统的影响评估研究[A];沈阳第六届雨雪冰冻(霜冻)灾害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秀琴;;新疆莫索湾高温灾害风险评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6 李洋;徐瑶;胡红安;;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产业结构理论的我国产业结构分析[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卢伟;郑兴无;;中美航空客运市场客源流失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8 唐鹏钦;陈仲新;杨鹏;李正国;刘珍环;姚艳敏;;利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模拟近30年东北地区水稻分布变化[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子生;;中国钓鱼诸岛及附近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探讨[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10 杨子生;刘彦随;;中国1950~2010年旱灾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侯威;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谭丽荣;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综合脆弱性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朱丽娟;基于农户响应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红毅;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张源;高地温巷道围岩非稳态温度场及隔热降温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岳爱;农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及经验检验[D];西北大学;2013年

9 谢艳霞;新型耐热输送带的研制及核心反应特征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李琼;收费公路产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保同;基于ARM&Linux平台的排水管道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年

3 陈振华;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阎莉;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区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昂玉洋;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张晓天;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魏玮;生态高危区预防性移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唐巧玲;山东省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许新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甘肃省城市效率评价[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段莹;三种干旱指标在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王志强,杨春燕;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崔欣婷,苏筠;小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初探——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双桥坪镇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3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4 许世远;王军;石纯;颜建平;;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5 班茂盛;方创琳;刘晓丽;刘海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6 刘燕华,,李钜章,赵跃龙;中国近期自然灾害程度的区域特征[J];地理研究;1995年03期

7 商彦蕊;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进展——脆弱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8 查伟雄;熊桂林;刘会林;李剑;;“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效率评价[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9 张灵;翁毅;陈晓宏;;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防洪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J];人民长江;2009年24期

10 汪丽娜;陈晓宏;李粤安;林凯荣;;混合蛙跳算法和投影寻踪模型的洪水分类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成勇;水资源危机逼近云南[J];创造;2002年01期

2 肖参;;联合国调查报告认为今后几年水资源危机可能会非常严重[J];城市规划通讯;2003年05期

3 严;;严重的世界水资源危机[J];资料通讯;1994年10期

4 林志,雷明伟;水资源危机逼近辽宁[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12期

5 张振忠,张爱哲;对水资源危机的思考[J];河北水利;2004年10期

6 余惕君;;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未来与发展;1982年02期

7 余天心,贾康;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出路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4年04期

8 石辉,彭可珊;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9 祁恪峰,汪力,张浩敏;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贾仁甫;张焕林;陈红卫;李一海;朱平;丁鑫;;区域水资源预警管理研究[J];江苏水利;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权;李秀娟;孙林林;;保障北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周波;刘乃瑞;米磊磊;;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王慧清;郭中小;张炜;周玉功;;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王燕;;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浅析——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罗岩;王新辉;沈永平;王顺德;;浅论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高真伟;闫滨;侯锴;;解决辽宁省水资源危机的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刘传贵;刘荣超;邓志刚;刘建英;李学强;;浅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宋永嘉;田林钢;李河;曹震;;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汪明娜;汪达;;建设生态型城市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岩;武义成;许长征;;引黄是解决商丘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李建华;水资源危机是发展方式问题[N];长江日报;2011年

2 ;非洲水资源危机加剧[N];人民长江报;2009年

3 庄玉;汕头水资源严重短缺[N];汕头日报;2010年

4 李学梅;水资源危机呼唤“节水发展”[N];人民长江报;2009年

5 蔡劲松;中国水资源危机:并非危言耸听[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乌云斯琴;民革专家学者为缓解北京水资源危机支招[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陈和午;水资源危机让我们看到什么?[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李红梅;美国南佛罗里达:环境压力和水资源危机[N];中国水利报;2009年

9 童国庆;欧盟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N];黄河报;2010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 刁莉;中亚水资源危机临近[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若璞;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水资源灾害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燕;雨水及灰水再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在居民区应用可行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3 田林;经济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易漪;武汉市水资源危机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罗露;舟山农村水资源危机治理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3 彭江鸿;区域水资源危机产生及其风险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田维民;试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制度之构建[D];兰州大学;2007年

5 陈晨;环境公正原则视野下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畅;湖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涛;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王伟;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文敏;河北省馆陶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雪婧;胡锦涛保护水资源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4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