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水资源利用 + 环境技术效率 ; 参考:《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论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并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水资源技术效率进行了对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LM检验和稳健LM检验,中国省际水资源技术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借助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水资源全局环境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存在很大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环境技术效率是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种科学合理的测度,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效率测度存在误导和偏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interprovincial water footprint and grey water footprint,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e analysis with "unexpected" output to measur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n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0.It is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hich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expected" output to measur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The spatial effects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inter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non-expected" output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spatial metrological model.Through LM test and robust LM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spatial dependence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inter-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With the help of spatial lag model and spatial error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ing directions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between provinces in China.Consider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non-expected" output is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 of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China, but the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non-expected" output has misguided and deviated.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6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ECT-13-0844)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2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孙才志;谢巍;姜楠;陈丽新;;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4 孙爱军;董增川;王德智;;基于时序的工业用水效率测算与耗水量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孙才志;刘玉玉;;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10期
7 岳立;赵海涛;;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研究——基于中国13个典型工业省区2003年-2009年数据[J];资源科学;2011年11期
8 孙才志;陈栓;赵良仕;;基于ESDA的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韩宇平;雷宏军;潘红卫;王富强;;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4 罗贞礼,黄璜;红三角地区农产品虚拟水的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5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6 祁元;王一谋;王建华;颜长珍;;宁夏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7 苏芳;徐中民;;张掖甘州区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家庭虚拟水消费比较[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8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9 蔡燕;王会肖;王红瑞;王海龙;;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10 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关全力;新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4 郭彤;电信新业务的区域扩散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贞礼;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俊艳;城市水安全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刘钦普;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江苏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布春;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孟维华;生产率的绿色内涵[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玉;沈阳市城区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刚;基于虚拟水理论的绿洲灌区农作制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莹;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洪香;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冯欣;黄土—微生物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秋杰;我国林产品虚拟水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田;鄂尔多斯市水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范斐;海陆统筹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东元;辽宁省外向型经济的时空差异与演变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巍;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分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4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5 高立洪;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开幕[J];草业科学;2003年12期
6 郝春琴,何伟才,程世迎;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3期
7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8 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9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10 马荣华;顾朝林;蒲英霞;马晓冬;朱传耿;;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波;;乌兹别克斯坦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J];中亚信息;2008年12期
2 马国军;林栋;王万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分析[J];中国沙漠;2009年05期
3 杜威漩;;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及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4 潮伦;;水资源危机呼唤“节水发展”[J];生态经济;2009年06期
5 ;湖南省2010年水资源情势报告[J];湖南水利水电;2011年02期
6 邢鸿飞;徐金海;;论水资源社会功能及其制度配置[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7 黄义德;周银平;陈来宝;金丛岭;王代林;肖幼;周虹;;淠史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8 黄文胜;;甘肃省水资源的特征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J];地下水;2006年06期
9 叶利;;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8期
10 谢波;周云;顾世祥;浦承松;;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耀欢;;基于蒸散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昌明;;21世纪中国水资源若干问题的讨论[A];2003年专家论坛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3年
4 梅亚东;谈广鸣;;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与湖北省对策的探讨[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陈敏建;贺伟程;;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成金华;李世祥;吴巧生;;关于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7 李丽娟;;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四一;;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哲;王英君;;论和谐农业的水资源经济问题[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舜泽;;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华;沙河整治是治污典范[N];成都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素琴;汪恕诚表示我水资源面临四大难题[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记者 柳德新;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N];湖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骆耀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N];徐州日报;2010年
5 王慧敏;如何直面水资源困境[N];人民日报;2007年
6 李红梅;致力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全球水伙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记者 李力邋实习生 刘瑾;我国将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N];经济日报;2007年
8 王海霞;我国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钟科;陈梦熊院士:中国水资源浪费已超过美国[N];四川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李锋;淮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义鹏;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爽;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2 陈刚;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浩文;兰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陆蕾;浙江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郑芳;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6 廖虎昌;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西部12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潘冰;辽宁省水资源足迹的计算及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科;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理;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泽延;水资源财产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5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558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