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7 12:16

  本文选题:城市发展 + 水资源利用 ; 参考:《资源科学》2015年06期


【摘要】: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2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3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因素以及人口规模相关,需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生活用水的持续增加,维持北京市用水总量的稳定。
[Abstract]:Water shortage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Based on the data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living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use and urbanization by 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uch as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 is discussed, and the change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ucture with urban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e correlation degree R2 is 0.83, the urbanization rate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are the second,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weakest.The correlation degree R3 is 0.62m2,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R3 is 0.92. the environmental water consumption is the least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R4 is 0.683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The increase of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is related to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GDP per capita and population scal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domestic water use an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Beij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86)
【分类号】:TV2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鹏;张雷;;城市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2 左建兵,陈远生;北京市工业用水分析与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3 贾绍凤;工业用水零增长的条件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4 梅振国;灰色绝对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1992年05期

5 秦凌;杜鹏飞;郑钰;;2049北京水资源利用发展趋势及供需平衡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3期

6 沈蕾;;建国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动力机制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0期

7 胡泊;;吉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量化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年02期

8 王莹;陈远生;翁建武;蒋艳灵;;北京市城市公共生活用水特征分析[J];给水排水;2008年11期

9 翁建武;陈远生;;北京市机关行业用水分析及节水对策[J];给水排水;2009年01期

10 黄晶;宋振伟;陈阜;张海林;孔箐锌;;北京市近20年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赵新华;李国金;王亮;廖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刘旭东;曾现来;巩如英;王丽芸;李敬苗;;基于多目标决策与主成分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3 郭旋;冯利华;;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4 陈默;许学工;;北京市绿色空间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 平凡;柴立和;;基于广义信息熵原理的水资源利用系统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郝春旭;杨莉菲;温亚利;;北京市经济水平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7 陈俊红;吴敬学;;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8 程仲雷;海米提·依米提;;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9 宁立波;刘新宇;仝晓霞;;基于物元分析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秋林;;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玲;张增杰;韩玉花;;医疗汞污染的防治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文魁;段霞;;奥运机遇与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肖亦卓;;奥运促进北京城市国际化[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佟长福;李和平;;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何金平;李珍照;;初选多测点数学模型预置因子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1998年学术年会暨中青年科技成果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7 夏军;;变化环境下中国北方水循环与水安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华北地区水问题为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振才;程兴奇;肖汉;赵德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及应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谢乃明;刘思峰;;灰色几何关联度模型及其性质研究[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佟长福;鄂尔多斯市综合节水技术和需水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峰;区域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石斌;南京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崔杰;灰色不确定系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可;矩阵型灰色关联分析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妍;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慧灵;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战略决策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乐乐;在役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学海;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健;滏阳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朱文敏;河北省馆陶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静;辽宁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封金利;基于SD模型的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秋艳;;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吴素芬,张国威;新疆河流洪水与洪灾的变化趋势[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3 艾尔肯·吐拉克;艾斯卡尔·买买提;吐尔逊·肉苏力;王晓风;沈永平;毛炜峄;王顺德;;塔里木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4 曹永凯;;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02期

5 白玉华;张兴华;章小军;庞保贵;;高校用水现状与节水潜力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刘中丽,欧阳宗继;气候变化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7 高训宇;郑建华;卢静;夏建新;;北京市水资源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水务;2008年05期

8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10 曹U,

本文编号:1763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63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